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七节 乌恒与鲜卑(2) (第2/3页)
以猜透了。 渐渐的,部族里甚至有传说,这位大人是神明转世,他嘀咕的语言是神语,这就更让人恐惧了在草原上,多数神明,还兼职了魔鬼的差事。 “应该要来了吧”丘可具掐算了一下时间,嘴里嘀咕着,脸上更是掩饰不住的兴奋起来。 丘可具的身世很奇特。 他的父亲是鲜卑大人,母亲来自东胡王卢它之的部族。 类似的联姻,在草原上非常正常。 所以,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当初,随他母亲一同嫁来的鲜卑山的,还有几个随从。 这些随从里面,有一个儒生。 起初,没人知道,儒生是什么? 大家都拿他当奴隶对待。 直到丘可具慢慢长大,就觉得这个老奴,平日里的行为特别奇怪,于是好奇心作,想要探究探究。 然后生的事情,就比较狗血了。 这个自称曾是汉朝使团随从的儒生,成了丘可具的老师。 并将他所珍藏的宝贵书籍传授给了丘可具。 然而,这个老儒生没过几年就死了。 这让丘可具很悲伤,感觉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跟他有共同语言了。 数年前,丘可具曾经过自己母亲的娘家,在那里倒也寻找到了几个儒生,可惜,交谈之后,丘可具大失所望他们秉持的道理,可老师讲的完全不一样。 简直是异端啊。 但丘可具还是勉强摁着鼻子,用了十头羊,买了一个据说跟自己老师是同乡的儒生来,总算勉强能有个交谈的对象。 唯一的问题是,对方似乎很难理解他和他的老师的理念。 “哎,知己难求啊,但愿这次汉朝使团中,能遇到一位知己”丘可具叹着气道。 与此同时,在数百鲜卑人的护送下。正朝鲜卑山而来的汉朝使团,正在雪地中跋涉。 张未央走在正使徐坚的身边,而在徐坚身侧,一个衣襟左秹。披头散,外貌是中国人种的夷狄,跟徐坚不时交谈着。 他们用的是汉话,所以张未央能听懂他们的谈话内容。 “许正使,此去鲜卑山。务必小心”那个披头散,衣襟左秹的夷狄,用着士大夫之间交谈的语气说道:“现任鲜卑王,号为丘可具,此人,喜怒无常,有类疯子,其行颠孛狂乱,其言异于常人,屡屡有不正之言!” 说着说着。连张未央都听出来了,此人似乎对那个鲜卑王有着切齿的仇恨。 这让张未央很不理解。 照道理来讲的话,以当下世人的价值观,被左袵,等于自动放弃了诸夏的身份,化为夷狄,从此不复为国人。 当初卢绾卫律韩信都干过这样的事情。 也就说是,眼前这个从肤色到面貌甚至语言都跟中国人无几的人,其实,已经是夷狄。既是夷狄,那帮夷狄做事,甚至出谋划策,非常正常。 但却背着自己的主君。在背后说主君坏话。 他这是要做什么? 不止张未央这么想,徐坚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徐坚问道:“烦请兄台细细讲来,这鲜卑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虽然,中国的士大夫和贵族。对这些被左袵,抛弃祖宗和家国的人,非常不齿,但,假如需要这些人的时候,士大夫们也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份而轻视或者侮辱他们。 当下的中国士大夫贵族们,尤其是北方的,基本都是实用主义者。 对我有用的,管你是什么人?来者不拒! 长城边塞下,汉军就庇护了许多投奔的夷狄。 近二三十年来归义中国的匈奴贵族,也都得到了重赏和妥善安置。 甚至,有些连来历跟脚都不清楚的部族,都得到了朝廷的保护,甚至授予土地,让他们耕种。 陇右郡,不就有个大夏县吗? 现在,该县的人民,不就已经是汉室子民,给朝廷纳税服役了吗? 那人却叹了口气,道:“当下的鲜卑王,其母出自东胡王卢氏的部族,本是卢家旁支,其母嫁来鲜卑时,带了一个癫狂儒生,此人思想极为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