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大发现》(三十三) (第5/5页)
”为妇女建立的道德原则 《周易》里的《恒》篇是讲述妇女应长久的保持道德操守的道理,是为妇女设立的道德行为准则。 《恒》:“不恒其德,或成其羞,贞吝。”这是说:“不能长久的保持其品德操行,是要承受其耻辱,后果是有危害的”。“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这是说“长久的遵守道德操守,是正道,妇女应该坚守道德操守,吉祥。而男人不守妇道的约束”。这是《恒》篇里所阐述的道理。显然这“德”是为妇女设立的行为规则。《周易》里“德”的理念是专门设为妇女遵守的价值观,而不是为男人设立的价值观。《周易》一书里一共出现了五个“德”字,而《恒》篇里就占去两个,其他三个德字分别出现在《讼》、《小畜》、《益》篇里。《讼》:“食旧德,贞厉”,这里的“德”,并非指道德,而是指不合时宜传下来的做法。这是说“还按传统留下来的那种生活过活,就难以发展下去了”。《小畜》:“既雨即到,尚德载,妇贞”。这里的“德”无疑体现了对妇女一种品德的赞赏。《益》:“有孚,惠我德”。这里的“德”是指恩德,属道德范畴。 《周易》一书里所讲的“德”与其之前,之后所倡导的“德”不是同一概念,周初提出的“德”,是上层统治者(周王)应恪尽职守的来配合上帝的意志。那叫“以德配天”。而《周易》之后孔子提倡的“德”是伦理道德理念,既不论男女都要遵守的等级尊卑秩序上的道德规范。而《周易》里的“德”是为妇女的专设的规范,是为妇女设立的一种品质操守行为。而“君子”(统治者)应遵守的不是“以德配天”的理念,而是“有孚于小人”,即“君子爱小人”(不是指有道德的人去爱不道德的人,是指统治者关爱百姓)的理念。《周易》里讲的是“以孚配民”的政治理念,也是“以孚”治国的政治理念。是后儒仁政思想的先声。《周易》没有把“德”用到“君子”身上。《周易》里的“德”是为妇女设立的道德行为规范,让妇女遵守的品质操守。在《周易》里的《姤》、《家人》、《咸》、《渐》篇里都有所表述。《周易》时代已经为妇女构建起妇德行为准则,已为妇女设立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这当然是《周易》作者为“君子”讲述的治国策略中不可忽视的意识形态。 16、“明夷,利坚贞”君子化险为夷的政治谋略 《周易·明夷》篇讲述的是君子受到主人的伤害时,应学“箕子”(纣王的叔父)那样离开那个危险之国,出走到别国去,这是化险为夷的一种政治谋略。《明夷》篇中另一面也为“君子”讲述了一个历史经验教训,告诫君子要重视人才,否则就是“不明悔,初登于天,后入于地”的结局。君子不被伤害,君子得到尊重与重用,是君子治国上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17、“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即君子对客观事物应有深刻的认识,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的政治信念 《周易》一书中的《赛》篇,阐述了困难艰险所发生的客观因素。“王臣赛赛,匪躬之故”,这是说“君臣屡遭困难艰险,并非是自身的缘故”。“往赛来硕,吉,利见大人。”这是说:“经过了往来的困难,就会有大的经验收获,是好事情,就造就伟大人物的出现”。 《赛》篇是通过对不断出现艰难现象的阐述,教育“君子”要面对不断出现的困难应有充分的认识,才能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使逆境转变为顺境,发扬积极进取的精神。 《赛》篇中所论述的现实中出现的一些困难问题,并不是人与神的意志而产生,是有客观因素所造成的。在面对不断出现的困难面前(往赛来反,往赛来连)要正视客观现状。只有认识到客观现实里存在的问题,就能明智的去对待和解决。也就能够从不断面对困难的实践中得到认识客观现实中的经验与客观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去战胜困难,不被困难所压倒。 “君子”在面对困难险境,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头脑,应对现实的困难问题有个理性的认识。正视客观现状,才能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故“君子”应面对客观规律事物所造成的艰难局面,要坚定战胜的信心,无疑是一项应遵循的行为原则。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