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霸好莱坞_分卷阅读95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957 (第2/2页)

工作也是必须同步完成——乔斯只有3个月的时间来调整镜头,制作最终版本,这样影片才能在5月送交mpaa定级,赶上7月的上映。

    今年5月就开始做特效,明年2月才能完全做好?是不是给特效制作太长时间了?其实,长达9个月的特效制作周期已经是非常快的了,这还不是钱的问题,设备就这么多,软件绘图效率就是这么低,行业人才就是这么有限,现在有时间给你做特效的也只有这么多人,你只能根据特效公司给你开出的时间表去等,而且还必须维持沟通的顺畅和高效,一旦你开始反复、挑剔,好了,等着吧,完工时间肯定还要再拖——像是、等大片,后期特效制作都是以年来计算周期的,而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大片风险越来越大的原因,特效拖慢了整个电影的制作进度,也使得影片上映时的风险增大,回款速度更慢,让更多的小电影公司不敢轻易涉足这个领域——其实就是六大,对于前期成本越来越高的趋势也是叫苦连天。

    而这样紧张的特效制作周期,也是对导演提出更大挑战——卡梅隆做的时候删减了大量已经制作完成的特效镜头,这也是导演们梦寐以求的待遇:对着完全制作好的特效镜头进行剪辑,这样自由度当然更高一些,可现在,大梦浪费不起的不是经费,而是时间,乔斯必须在每一天拍摄之前就非常精确地想好自己要拍什么样的镜头,在这个镜头里需要什么样的特效,在拍摄过程中控制好演员,不要出现突发的加戏、减戏,当然对于故事线的调整更是不可容忍,这部电影最开始想好是什么样的,到最后拍出来就必须是什么样的,如果乔斯的控制力不足,拍得反复、犹豫,那么肯定只能跳票,而跳票对于一部没有品牌积淀的电影,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当年卡梅隆再三跳票的时候,这部电影遭遇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唱衰,而要说起积淀,现在的乔斯距离当年的卡梅隆可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对于电影这种需要创意的行业来说,宽松的环境几乎是一种必须,整个工期设计得这么紧,也是业界不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珍妮来说,这么做也是有战略意义的:她不想把这部电影推到2011年上映,如果那样的话,2010年她就没有商业片了,而且在2009年好不容易塑造起女权i的形势下,他们最该做的是趁热打铁,而不是等到这个概念退烧再去炒作,那样姿态会有些难看。再者,她也经历过一次这种连轴转的制作——就是这么做出来的,这部电影的特效镜头并不少,但从开拍到上映也就是8个月的时间。

    吸取剧组的成功经验,珍妮对乔斯的创作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在剧本阶段,她参与度极高,和乔斯频繁讨论,确定了整个电影的基调,但当开始拍摄以后,她就完全闭上嘴,成为辅助者的角色,任由乔斯去临场发挥,绝不会随意发表意见,干扰他的思路,同时亦保证自己和扎克瑞等主演的表现在水准之上,尽量一个镜头都能一次过——在这点上,扎克瑞的确是个惊喜,只要头一天的读剧本会上找到了状态,第二天他只要稍经排练就能一次通过,这让整个剧组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每天用在拍摄场地的工作时间其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