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6章 (第2/2页)
解释道“非我一人之力。” “有一部分是谢家曾经的产业,不在明面上,族中都鲜少有人知,因而逃过了抄家灭族之难。” “蛰伏良久,风声过去后,我就以谢家秘令接管了幸存的资产和人手,这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只是,这些产业很是分散。” 陆明朝眼神明亮“分散有分散的好。” “狡兔三窟,明智之举。” 陆明朝心中俨然有数后,把纸张放在锦背上,攥着谢砚的手指,郑重其事道“阿砚,你且细与我说说当年旧事。” “上京城勋贵对谢砚满门抄斩之事讳莫如深,我也知之甚少。” “血仇,能报必报。” “阿砚,莫要再遮遮掩掩了,在救下舒愿的那一天,你就该知道旧事旧人旧恨,要被拂去笼罩在表面的那层血沙,显露于人前了。” 谢家血案】 第一百五十三章 谢家血案 谢砚目露沉痛之色。 烛火氤氲,映照在谢砚的眉眼之间,将他半张脸隐没在了暗处,熏染下,眼尾红的有些慑人。 一场惨绝人寰的血案发生,一桩毫无根据的谋逆之罪被强加,曾经钟鸣鼎食的谢家化为一片焦土,上下数百余人无辜受害,鲜血染红了菜市街口。 “明朝,当今天子是文成帝的幼弟,与先皇景襄帝乃叔侄血亲。” “当今天子诞生时,文成帝以太子尊监国,地位稳如泰山无人可以撼动,并不吝啬于兄友弟恭,一来二去索性将当今养下了膝下,封康王,以示厚爱。” “先皇景襄帝是文成帝的嫡长子,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承袭皇位。” “因叔侄二人年龄相近,且均受教于文成帝之教导,因此他们素来关系亲密。与其称之为叔侄,更不如说他们是宛如一母同胞的亲密手足兄弟。” “景襄帝继位后,康王改康亲王,显赫荣耀,简在帝心。康亲王谨言慎行温文守礼,不见一丝逾矩。” “满朝文武无人能看出康亲王的野望,甚至会发自肺腑的赞一句不愧是由文成帝教养长大的。” “值先皇风华正茂之际,突遭不测,驾崩于世。康亲王随即撕去昔日忠孝仁义的伪装,凭借京畿卫及秦家之力,携一份真伪难辨的遗诏,以雷霆之势登临皇位。同时,康亲王声称获得信国公府谢家通敌叛国、怀揣谋逆之心的密报,遂连夜调遣近卫包围谢家府邸,搜查所谓信件,并将谢家全族悉数收监下狱。”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一夜。” “待天亮,巍峨待皇城已经诞生了新的主人。” “谢家谋逆叛国的大罪,三日便有了不容置疑的定论,除了祖父,谢家老幼斩首示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