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 (第2/2页)
,是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 当然,学校肯定不会真的带学生出去玩儿,谁要想寻思着泡个温泉或者爬个当地的3a景区的小山头什么的,想都不要想。 艺术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就是艺术家,那艺术家要做什么——旅游、感受、创作。 采风不是春游,还是要学术为主,放松为辅,所以这帮未来的谭盾,生活用品没怎么带,大包小包的带的都是录音设备。 音工系学生的形象,在学校其他学子眼里,其实是比较“low”且神秘的。 他们整日没完没了的请乐手,求爷爷告奶奶就为给自己录点素材,录好之后便把自己闷在琴房里,跟各种电子设备相依相守,要么打谱,要么出成品。 从琴房熬一个大夜出来,基本上形象就没办法看了,油头女胡茬男,黑眼圈和暗黄肌是应有尽有,什么肖邦什么李斯特,都是扯淡,没有一个出来是体面的。 所以器乐专业的人都觉得音工的人就像是艺术生里的程序员,一点也不艺术。 但因为这次采风,这些“程序员”终于在其他专业的学生眼里扳回了点形象,至少303的这哥几个是对这些人刮目相看了。 他们是真正的设计师与创造家,作曲系的比较好理解,就是写各种谱,各种风格,各种器乐,各种形式。 协奏的、弦乐重奏的、声乐、或者其他器乐独奏的,交响会难一点,但也得上手,所以学作曲的在学校里,属于全才。 在实践方面,他们要懂得所有不论热门冷门的乐器的音色与发声原理,甚至可以的话最好还能上手弹两下。 而在理论方面要求就更高,乐理、复调、曲式、和声,都要精。 比如像蒋沐凡这种攻器乐的,一般到复调就不用再学了,而作曲的理论课是又多又难,并且必须得样样精通,否则写出来的东西是真的不会好听。 曾经杨鹤忠在帮蒋沐凡选专业的时候就说过,他最适合的专业其实有两个,一个是钢琴,还有一个就是作曲,都是永音的好专业。 而蒋沐凡之所以选择继续弹钢琴,就是被作曲这非人的课业要求所击退了。 如果说学作曲的是设计师,那么搞音工的就是创造家。 音工系全称为音乐工程系,以前蒋沐凡从没深刻理解过音乐工程是做什么的,他只知道其中的门类,什么录音工程啊,电子音乐制作之类。 录音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各种录音混音编曲呗,而电子音乐制作就让他概念比较模糊了。 蒋沐凡理解的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就是用电子设备做出来的音乐,作曲用五线谱,他们用声轨,做出来的东西大概会偏流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