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_满唐华彩 第12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1220节 (第2/2页)

究还是这些公卿世胄消息灵通、眼光长远。

    渐渐地,在远洋发掘了大量金矿之事开始瞒不住了,一些细节随着时间被一点点披露出来。

    时间很快到了三年之后。

    正兴十一年,庚戌狗年。

    崔洞再次动身前往华亭县,这次,他感觉自己受到了怠慢与敷衍。

    在海政衙门喝了第三壶茶之后,他终于愤然拍案,怒叱起来。

    “让管事的人出来见我!”

    又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一双官靴迈过门槛,有个青袍官员不紧不慢地过来。

    崔洞转过头,在见到来人的那一刻,脸上的不悦之色僵住了。

    “砚方?”

    “江南东道海政司主簿袁志远,劳崔郎君久等了。”

    崔洞听说过这个书僮之事,知道他在前些年考中了进士。当然,这些年朝廷不断增加中榜的名额,进士在崔洞眼里已是愈发不堪了。

    相应的,门荫官员在朝中的比例也一直在降低。

    “我看你们是在故意回避我。”

    崔洞并不与袁志远多寒暄,公事公办地道:“你可知三年来崔家往这里送了多少钱,结果呢?船队派出了两批,为何至今没有一人归来?!”

    “崔郎君息怒,远航本非一朝一夕之事。”

    袁志远尽力维持着不卑不亢的神态,可开口时还是不自觉地微微耸肩,出卖了他心中的紧张。

    他重新请崔洞坐下,道:“海上风浪大,并不是说只要有船队平安返航,其它所有船队都能顺利。”

    “那难道崔家出的钱全打水漂了吗?!”

    “当然不会,我们打算再派一支船队出海。”

    说着,袁志远拿出一份卷宗,道:“船坊如今有了新的造船技术,将以铁制甲板代替旧有的木料,使大船更抗风浪,只是,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再投?”崔洞愤而打断了袁志远,道:“别再说了,我不会听的!”

    “郎君,我不会害崔家的。”

    袁志远又开始给崔洞计算一旦有一支船队归来,崔家将获得丰厚的回报,完全可以覆盖此前的投入。

    同样的内容每次变着花样地说,崔洞很不耐烦,而且他也不信任袁志远。

    可当崔洞想说出那句“崔家不干了”,却无法下定决心。

    崔家已为远航付出太多了。

    一开始崔璩也没想到此事的投入如此巨大,随着一次次往里填人力物力,崔家已经变卖了大量的田产,许多族中子弟为此闹着要分家。

    而三年前出海的船队很可能不会回来了,若不再派一批船队出航,当年的投入有可能就白费了。

    “郎君,想想那些金矿。”

    末了,崔洞冷哼了一声,道:“此事你还做不了主,带我去见元结。”

    两个月后,崔家卖了锦屏别业,钱财送到元结手中,元结盛赞了崔璩的魄力。

    安抚了崔家,元结招过袁志远,夸他此事做得不错。

    袁志远却有些惶恐,道:“使君,消息只怕是压不住了。”

    元结微微一叹,道:“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

    袁志远应喏,退了出去。

    有个消息,他其实早就知道,但却没有告诉崔洞,因此心中稍有些内疚。

    很快,他压下了这份愧疚,想到了当年阿姐的死,不认为自己有理由提醒崔洞。

    “两清了。”袁志远喃喃道。

    就在锦屏别业卖出之后十天,一个对崔家如同平地惊雷的消息传到了寿安县。

    得知消息时,崔璩正在教训族中带头闹分家的子弟,一开始没听清。

    “什么?”

    “说当年船队归航之事是假的……”

    “呵。”崔璩道,“这等谣言,老夫听得多了。”

    “有知情人说漏了嘴,当年并没有船回来。那些船员都是找人演的,黄金宝石都是从别处搬的,就连那俘虏也是昆仑奴扮的。”

    “恐怕这知情人才是假的。”崔璩道:“我能信他?此事朝廷不承认,旁人如何说都没用。”

    “阿郎看这个。”

    被递上来的是一封报纸,乃是东都的《新思报》,这报纸虽是民间办的,但一向实事求是,所报之事从来都是经过仔细考证,就连崔璩也颇为信它。

    报纸以很大的版面讲了关于远航船队归来的疑点,是报社的主编姚汝能亲自执笔。

    姚汝能不知如何找到了一份很早以前的公文,乃是颜真卿关于远航一事的对奏,其中提到天子执意远洋的目的在于名为“玉米”与“土豆”的高产粮食,而远航船队归来之后,世人还未见到这两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