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786节 (第2/2页)
牵着一辆马车。 他们执着火把,趁着黎明蒙蒙亮的天色,赶向了太原城的南门。 城门前,已有几道身影等候在那里,上前拦住了这支要出城的队伍,道:“让我再见见节帅。” 马车遂停了下来,帘子掀开。车厢中,王忠嗣愈发显得虚弱,抬眼看去,见到了王难得、李晟,却没见到薛白。 他深知哪怕自己回京扛罪,此番薛白的罪责亦不小,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离开后薛白也受到重惩。 “薛白呢?” “我们出驿馆时,他犹在与李岘夜话。” 王忠嗣稍稍放心了些,又问道:“没出什么事吧?” 王难得上前,附耳低语道:“从杨光翙那传了一点不好的消息……” 听着,王忠嗣呼吸渐重起来,艰难地咳了两声。 因为他也经历过,所以最反感为将者在外为国效忠时,被牵扯进储位之争或类似的权力斗争当中。没想到薛白这般年轻便要遭遇此事。 “走吧。” 押送王忠嗣回京的士卒已经催促起来,放下了车帘。 队伍继续起行,在城门前只略等了片刻,便到了开城门之时。 “稍慢!” 王忠嗣听出了薛白的声音,当即请队伍停下,掀帘看去,正见薛白在前方勒住缰绳。 “可有变故?” “放心。”薛白上前,郑重执了一礼,道:“托节帅的福,李将军愿意保我,断不至于让人对我泼脏水。” “那就好。” “河东还有两个好消息,继任节度使与副使的是高仙芝与李光弼,必能守住战果,对牺牲的将士有所交代,对节帅有所传承。” 王忠嗣很欣慰,招了招手,让薛白更近些,缓缓道:“我盼着在他们之后,你能守住大唐社稷,成一代名将。” “好。” 薛白只来得及应一个字,押送的队伍已然起行,强行结束了他们的对话,出城驰向古道。 驱马跟了一段路,薛白还是勒住了缰绳,心知往后也许再也见不到王忠嗣了…… *** 李岘在城楼上站了一会儿,看着薛白相送王忠嗣的画面,若有所思。 昨夜有些话题他们还没有聊完,为了给王忠嗣送行而中断了一会,待薛白从城外回来,两人遂去了汾河边的酒楼坐下,又点了早膳。 “将军怎不去送王节帅?” “朋友之间的情谊前几日已叙过了。”李岘道:“押他回京却是公事,公事公办,不必送。” 薛白道:“也是,将军回长安复命时还可与他叙旧。” 李岘侧头看向窗外,一夜未睡,眼睛浮肿。 他是个行事果断的人,此时开口却是带着些犹豫,缓缓道:“还有最后一件事要谈,目前为止,你的任命还是常山太守……” “将军想让我去常山吗?” “此前说过,要保住你,首先要让圣人知道你做事是在奉旨而行。”李岘道:“你是在往常山的路上,恰逢其会,卷进了王忠嗣、安禄山的冲突。” “好。”薛白应了,当即起身。 李岘道:“你考虑好了?” 薛白问道:“我有选择?” 两人都很清楚,常山郡地处河北,是安禄山的势力范围,薛白过去了会非常危险。而王忠嗣牺牲自己换取李岘出手保下薛白,显然是不希望薛白死在常山。 可当李岘答应王忠嗣之时,还未看到杨光翙的那一封信,也还未感受到薛白骨子里那股傲气,以及隐隐的叛逆精神,不得不说,昨夜开始,他因此有些迟疑还要不要继续保护薛白。 “有。” 李岘是重诺之人,最后还是应道:“你若没把握在常山活下来,可以不去。” “那我岂非抗旨不遵了?” “我会想办法。” “将军会在河东待到李光弼、高仙芝赴任?” “那是自然。” 薛白又问了一句奇怪的话,道:“如今是天宝十二载?” “当然。” “好,我去赴任。” “不再想想?” “困了,睡醒再启程。”薛白挥挥手,转身就走。 李岘点好的早膳还未端上来,且他已经又饿了,独自坐在那等着。 “哦。”薛白停下脚步,道:“我们有了一些好的改变,保住。” “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