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768节 (第3/3页)
拜帖。” 杨光翙低头一看,见了那上面“范阳掌书记”五字,已是吓得魂飞魄散。 *** 崔颢闭目养神了一会,又焦虑地睁开眼,心中疑惑为何这么紧急的事,太原尹还不来见自己。 许久才有人过来,道:“崔公,请随我来吧。” 崔颢遂跟着来人走向后院,一路到了酒楼后院僻静的花园中,忽然有人从侧里扑出,猛地将他摁倒在地。 他吃惊不已,挣扎了几下,抬头看去,发现几个彪悍的大汉正抱着双臂站在面前。仅凭他们眼中那桀骜的眼神,他便意识到,那是范阳军中之人。 “放开我!安禄山反了……” “啪!” 一声重响,有棍子重重抽在崔颢脸上。 “听清楚了,府君没有反,是韩休琳疏于职守,使得契丹人攻破雁门关,危及代州,幸得府君驰援,方使河北转危为安。” “信口开河!你等……”崔颢还待再言,嘴已被用力捏住。 “你跑来找杨府尹告状,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逼反府君,使太原府陷入战乱之中不成?” 一句话,崔颢当即心中大骇,明白自己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处境。那新任的太原尹杨光翙是个不敢担事的,生怕安禄山反了,宁可将他交出去委曲求全。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可笑至极,也懦弱至极。 “带走!” 几个叛军当即便押着崔颢往后门走,为首的一人则转身道:“杨府尹,人我便带走了,不日府君便要经太原往长安,到时再来拜会。” 崔颢回头看了一眼,见到的是杨光翙那张惶恐不安的脸,酒气与脂粉的香气都还没散掉,这样的大唐官员,如何能迎接安禄山的叛乱? “崔颢,你会写诗是吧?我这里有你在代州写的诗集,会派人到长安隔一阵子就放出一篇,如此,世人会以为你病逝在一年之后,但没人知道你是怎么死的。” “唔!” 崔颢愤怒地想要吼叫,走在他身旁的叛军头领反而大笑起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噗。” 诗的最后一个字尚没念出来,他们走出了酒楼的后门,一柄陌刀毫无征兆地斩下,倏地将那叛军头领斩杀在当场。 而那没能念全的诗,让人好不习惯。 变故突起,小巷里有二十余人扑了上来,手起刀落将几个叛军劈倒在地。 崔颢摔倒在地,于混乱中看去,见到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往这边走来,以坚定有力的动作扶起了他。 “崔公,久仰大名了,我们到这边说吧。” “你是?” “薛白。” “我听说过你,诗词写得好。” “不敢班门弄斧。” 薛白用刀子割了崔颢身上的束缚,领着他重新走进酒楼。恰见杨光翙正在后花园的小阁上张望,想必是听得打斗声打算探探究竟又想要逃,正进退两难。 “杨府尹不必走,遇到几个盗贼,我已拿下了。” “你!” 杨光翙只看薛白身后的护卫手里带血的刀,便知这竖子做了什么。他不由大惊失色,抬手一指,惊呼道:“你这般肆意妄为,就不怕逼反了安禄山,酿成大祸吗?!” 薛白根本就没有心思与杨光翙争辩,可“逼反”安禄山这个说法他并不是第一次听了,倒愿意回应两句。 “是,是我逼反了安禄山,你能如何?” “你!你既承认了,回头休要牵扯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