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766节 (第1/2页)
他顿觉狂喜,正想打开信封。 “呜——” 忽然,悠长的号角声打破了雁门关上百无聊赖的戍戎生活。 众人转头北望,只见远处的高山之上,一道狼烟冲天而起,接着,更近之处又是一道狼烟。 “敌袭!” “点狼烟!” 号角声更加高昂,很快,薛直已全身披甲登上了战台。 燕惟岳顾不得看,把信收在怀里,吆喝着,命令雁门关守军集结。 随着一阵阵沉重的脚步声,盔甲铿锵作响,一队队唐军站在了城垛处,执着盔甲、弓箭,严阵以待。 忙忙碌碌,到了正午时分,远处的敌人渐渐逼近了。伴着烟尘飞扬,马嘶声喧仰,一队队骑士冲进了唐军的视线当中。他们披着皮袄,编着头发,手执弯刀与弓箭,狂放地叫嚣着。 “契丹人!” “啖狗肠,契丹人是怎么到的雁门关?!岢岚军呢?!” “岢岚军被全歼了不成?!” “……” 唐军将领们根本想不明白契丹人为何能这般神兵天将,因此军心大为动摇。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契丹的兵力远超他们所料,那烟尘自从被扬起就没有再落下去,骑兵源源不绝地涌来,绵延至天边,看不到尽头。 燕惟岳被震惊到了。 他在边军待了一辈子,与突厥、契丹、奚都战斗过,还从未见过这些草原部落能攻到雁门关下。 号角声、鼓声接连不断,双方各自调整,对峙。 春日的阳光灿烂,照着将士们身上的盔甲,晃着耀眼的光。 燕惟岳布置妥当,眼看着契丹人还没开始攻城,在心里不停告诉自己要冷静,此时才想起怀里还揣着一封信。 他背靠着城垛坐下来,掏出信,打开,过程中手指莫名地一直在颤抖。 “嗖嗖嗖嗖……” 有箭矢从他头上飞过。 “放箭!”他大喊道,心想着开战了,这不是看信的时候。 正要收起,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那首诗吸引住了。 那诗名为《雁门老将行》,第一句便写出了当前契丹人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的危急气氛。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燕惟岳愣在那儿,目光仿佛透过信纸,看到了整个战场。 他心想着,这诗写得比崔颢的《雁门胡人歌》要好,且还是赠他的,心中不由涌起无限的满足。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字一句,仔仔细细地把后面的诗句看过,燕惟岳咧开嘴,大笑起来,郑重把那信纸收好,起身大吼。 这一刻,诗意与战意同时在他心中迸发开来。 大唐的诗,尤其是大唐的边塞诗,寄托着的是这个恢宏的时代里顶天立地的男儿们无尽的豪迈梦想。 “儿郎们!杀敌!” *** *** 雁门关的战事来得突然,契丹人兵力雄厚,且忽然杀到城下,使得城门上的守军有些左支右绌。 战斗进行了三日,薛直的脸色愈发难看起来,显得忧心忡忡。 这日,契丹人鸣金收兵之后,他招过燕惟岳,以沉郁的语气道:“若再无援兵,雁门关只怕守不住了。” “将军,为何?” “还没看出来吗?”薛直从城楼上望向契丹大营,道:“区区契丹,岂有如此攻势?那其中是横野军啊。” “怎可能?!” 燕惟岳冲到城楼边,极目望去,想要看清那藏在黑暗当中的真相,看到的只有点点的火光。 他很快就相信了薛直的判断,道:“若是横野军,是突厥人反了?随着谁造反?阿布思还是……安禄山?” 薛直没有回答,道:“代州的援军还未来,再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