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760节 (第2/3页)
比如马上就要腊月了,他得登上大明宫丹凤楼的城楼,向天下百姓颁布下一年的时令。时令谓月令也,四时各有令,指的是按季节制定有关农事的政令。季冬之月,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这是国家一等一的大事。 “圣人,司天少监来了。” “召。” 李隆基近来染了些许风寒,主要是鼻塞,头很沉,昏昏欲睡的。到了他这个年纪,头疼脑热若处置不好是可能殃及性命的,也是一等一的大事。 不多时,司天少监瞿昙步入殿中,他年岁很老了,一身朴素的道袍,脸色有些忧心忡忡。 “圣人,老臣连日来夜观天象,恐来年关中将有大涝啊。” 李隆基一听便皱了眉。 前些年各道都有旱情,他在骊山遇刺那一年,便曾亲自求雨。久旱之后遇到大涝,乃是最烦人之事。 听着瞿昙慢吞吞地说了一会,李隆基终于开口,问道:“来年未来,卿如何知晓来年会有大涝啊?” “老臣别无所长,唯擅天文……咳咳咳咳。”瞿昙说着,忽然咳了几声。 李隆基原本就皱着的眉头更加紧锁了。 高力士见了,明白圣人这是担心元气被瞿昙所沾去了,连忙开口道:“瞿少监,献了时令,且去歇息吧。” “老臣遵旨。” 瞿昙才退下,便有宦官来报,杨国忠求见。 李隆基今日疲乏,原本不愿再见臣子,但想到杨国忠体魄强壮,也许元气充沛,还是下令召见。心想着,反正杨国忠最是体贴,该不会跑来说些让他烦心的事。 果然。 “臣方才见瞿昙离开时接连叹气,不知是否因臣有国事未处置好?” “他夜观天象,认为来年有大涝啊。” 杨国忠道:“瞿昙?圣人不必忧虑,他算卦从来都是不准的。” “不准?”李隆基来了兴趣,问道:“如何个不准?” “据臣所知,瞿昙曾私下为朝中官员家眷把喜脉。生男生女,他掐指一算,算对与算错者,各占半数。” 高力士问道:“如此说来,他所言大涝一事,亦是虚惊一场?” 杨国忠笃定道:“这等伎俩,臣在市井间见得多了。无非是逮着人便称有血光之灾,再给出化解的办法,倘若平安无事,便是他的功劳,倘若真发生了,便是给他的钱不够,未能完全化解。” “哈哈哈。” 李隆基难得开怀笑了几声,认为自己没看错杨国忠。 然而,开口没说两句话,杨国忠就拂逆了他的心思。 “臣以为,安禄山既然愿还朝平章国事,接替其二镇节度使的人选也该准备了。” “咳咳咳咳。” 高力士连忙道:“右相,圣人今日偶有不适,此事日后再谈吧?” 杨国忠竟是没有马上告罪。他站在那,脑子里想的是薛白说的那句“圣人的心意,高将军知晓、张垍知晓”,眼神微微闪烁着,低声问了一句。 “臣斗胆,敢问圣意是否放安禄山还范阳,并加其左仆射?” 李隆基那昏昏欲睡的眼神中忽然精光一闪,先是看了高力士一眼,只见高力士面露诧异,显然是震惊于杨国忠如何能吐出这样一句话,连左仆射的官职都一清二楚。 “你如何得知的?”李隆基没有否认,而是沉着声问道。 “臣……” 杨国忠迟疑了片刻,咬了咬牙,应道:“张垍告诉臣的。” 李隆基原本一直是半躺在那,闻言当即坐起,问道:“张垍为何告诉你?” “他让臣宽心,称安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