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747节 (第2/3页)
不俗,跟上他的脚步,道:“某家殷璠,丹阳人,喜欢诗。” “殷先生有礼了,先生喜欢谁的诗?” 殷璠抚须道:“我于数年之间,编常建、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王昌龄等二十四人,诗二百三十四首,近来刚编成《河岳英灵集》三卷……” 薛白闻言,停下脚步,问道:“先生是来找中书舍人薛白?” 殷璠有些疑惑,沉吟道:“听闻他还年轻,倒不知是否任了中舍书人这等高位。我想找与李白对诗的那位薛白。” 这个人大概是有些书呆气的。 薛白道:“我们说的是同一人,先生寻他何事?” “听闻他擅造纸,又创了活字印刷之术,我想请他助我将《河岳英灵集》刊行天下。另外,这第四卷,我想收录他的诗。” “先生为何不收录杜甫的诗?” 殷璠自是知晓杜甫,沉吟道:“前些年杜子美还未流传到丹阳,往后便可编入这第四卷嘛。” 两人说着,已走到了宣阳坊大街这边。 薛白转头看了一眼,见李季兰正带着两个中年妇人站在门口张望,像是在等人,便故作要往另一边走。 殷璠见了,道:“我妻子与阿姐都在那边,这便过去了,多谢小郎子引路。” “不客气。” 两人别过,殷璠便往薛宅大门走去,快到他妻子面前时便道:“方才遇到一个好心的小郎子引我过来。” “阿郎,这位是季兰子,乃玉真公主的弟子。” “有礼了,我常听李白提到玉真公主。” “先生也识得李太白?” “那是自然,旬月前还收到了他写的信……” 第393章 缓兵之计 杨国忠的府邸一直在扩建,若不是因为周围权贵太多,它恨不得占据整个宣阳坊。 前院厅堂上的门槛已经由原来的花梨硬木换成了紫檀木,且增高了许多。这日,杨光翙赶到时,不得不掀起袍裾,高抬着腿,以一个略有些狼狈的动作跨过门槛。 厅堂内,几个丰腴的侍女们正围成一圈。 “右相?” 杨光翙探着头往那丰臀肥乳间看了看,试探地问道:“右相可在里面?” “你这个废物。”杨国忠的声音比往昔威严了许多,但还是带着一丝轻佻,叱道:“一点案子办到现在办不好,让人说本相手下连一個酷吏也没有!” 说罢,一纸公文被他往外砸来。可惜被一个侍女挡了,没能砸出圈。她连忙从乳上将文书拿起,朝着杨光翙的脑袋就丢过去,还啐骂了一声“废物”。 “武后时有周兴、来俊臣。前些年世人唾骂‘罗钳吉网’,没想到你连罗钳吉网都比不上!”杨国忠继续骂道。 “下官刑狱经历不足,不足。” 杨光翙拾起那公文扫了一眼,乃是关于吉温的案子。 其实此案在骊山时就已经定罪了,薛白领着圣人在西绣岭降圣观内见到了孙孝哲、吉温谋杀王忠嗣的悖逆之举。至少在当时圣人是很生气的,下令严办。 若杨国忠只想杀一个吉温,那是非常轻松的事,在牢里把人弄死了,圣人问都不会问。但杨国忠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他能说出那般有见地的千金之言,可见对官途有着清醒的认知,因此,他希望能通过查办吉温,把案子牵扯到安禄山身上。 两人早些年就因争官结仇,且安禄山能比他都不要脸地取悦圣人,进而影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