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721节 (第1/2页)
杨国忠拜相以后便在笼络哥舒翰,如今彼此关系还算不错。倘若哥舒翰调任范阳,陇右出了阙,元载因王忠嗣的关系举荐了李光弼为节度留后。 然而,李隆基直接皱了眉,凝视着杨国忠,是在怀疑这位宰相的能力。 近年来,青海大战频发,与吐蕃之间局势激烈,同时西域也是纷扰不断,这种时候根本就不可能调动哥舒翰。 杨国忠在这种军国大事上确实没见识,感受到圣人的不满,心虚不已,假装自己是抛砖引玉,连忙接了一句。 “臣的第二个人选,是鲜于仲通。” “呵。”李隆基不屑地嗤了一声,“你当河北形势可与川蜀相提并论。” 河北地处边境、胡汉相杂、民心不定,治理难度远非川蜀可比,鲜于仲通任剑南节度使尚且吃力,与安禄山更是没得比。 杨国忠不敢辩驳,也没有了更好的人选,一时踌躇无言。 李隆基见他无言以对,岔开话题,先问了一句别的,道:“你前日批的折子,朕看了,让安思顺留任了?” “回圣人,是。”杨国忠道:“安思顺久在边军,功勋卓著……” 李隆基不听他说这些理由,抬了抬手。 “安思顺任河西才多久?你要他卸任尚且做不到,可知胡儿为朕镇河北多久了?” 杨国忠一滞,垂下头,应道:“臣惭愧。” 他一直喊着要对付安禄山,却在今日才意识到,此事不是把安禄山一人裁撤了就好,其人在河北经营多年,根深蒂固。 就像是一棵根茎巨大的萝卜,若不往下挖,光顾着拔,那是谁都拔不出来的。 “胡儿不是谁都能代替的。” 沉思了片刻之后,李隆基如此说道。 之后,他又补了一句,道:“朕也相信他的忠心。” “圣人,可孙孝哲欲杀王忠嗣,此事证据确凿。” “他已招供了,是私怨。当年王忠嗣北伐突厥,杀了他的父亲,此事与胡儿无关。” 杨国忠张了张嘴,很想问圣人一句“这案子是谁审的?怎么能审出这结果来?” 可他也明白,这结果正是圣人心中的答案。 “你再去查一遍。”李隆基道,“倘若真相如此,便将孙孝哲押回范阳,看胡儿如何处置。” “臣……遵旨。” 杨国忠脑子里还记得元载反复叮嘱他的“态度务必坚决”,嘴上已不由自主地应了下来。 此事,并非他太过软弱了,而是王忠嗣、元载、薛白的策略就有问题,意图直接定安禄山的罪,这做法显然错了。 对付安禄山,应该步步瓦解,一点点挖其根茎。从河北各郡县的官员任命,从范阳、平卢两镇的将领人选上做文章,待水到渠成,撤换安禄山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杨国忠离开华清宫,见到了元载。 “右相,这是……事败了?” “岂能说是事败了?”杨国忠笑着摆摆手,道:“圣人答应了我的请求,唯对杂胡犹有顾忌,要把孙孝哲送往范阳试探杂胡反应罢了。” 元载一愣,有些佩服杨国忠这张嘴,不愧是能接住李林甫一口痰的嘴。 杨国忠则想着,圣人方才并未说吉温要如何处置,那正好拿吉温来杀鸡儆猴,涨一涨他这右相的权威。 虽有一点差池,但大方向上还是按着他的计划,除掉一个一个的政敌,逐渐独领朝纲。 “放心,我们能做成的。”杨国忠拍了拍元载的肩,如此说道。 *** 薛白当天傍晚就得到了消息,听说杨国忠去探视了孙孝哲而没有用刑。 他微微叹息了一口气,望向远处的夕阳,在心里对王忠嗣说了一句。 “你的方法,终究是失败了。往后,就依我的方法来做吧。” 薛白承认这个失败。 他也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王忠嗣用性命都无法劝动的人,他永远都劝不动。 第380章 同宗 李岫没想过,有一天他需要以下属的谦卑姿态求见薛白,还未必能见到,多次向施仲询问之后,他才终于得到一个回复。 “今日午时郎君有半个时辰能见你。” 李林甫当年势焰熏天时大概也就这架势,李岫腹诽着,可在他等候薛白时还是出了一身的细汗。 如今正是盛夏最热的时候,哪怕是较清凉的骊山,风吹来也带着燥热。“吱呀”的声响中,屋门被推开,薛白捧着一碗槐叶冷面进来。 “吃过吗?” 李岫目光看去,碗里还冒着冰气,青绿色的面条搭配着时鲜蔬菜,道:“吃过,青槐嫩叶捣汁和面煮成的面条,只有御厨会做。” “嗯,圣人赐的,尝尝吧。” “你这是在炫耀得了圣人恩宠?” 这在薛白看来并非值得炫耀之事,他随意地摇了摇头,道:“都吃不下了,口感一般。” “十七娘她们呢?” “她们不能吃凉的,你吃吧。” 李岫通过这一句话便知薛白与李腾空关系维持得不错,放心了些,问道:“听闻王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