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_满唐华彩 第70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705节 (第1/2页)

    转过长廊,薛白却迎面见一人正拿着奏折往陈希烈的官廨里走,他便喊住了对方。

    “杨齐宣。”

    杨齐宣转头一看,不由吃了一惊。

    他并不知袁思艺的倾向,却认得这是圣人身边的大监,连忙趋步上前,唤道:“见过袁将军。”

    “嗯。”

    袁思艺懒得看杨齐宣受辱,挥了挥手让其走开,脸色显得十分冷峻。

    薛白却问道:“杨兄手里拿的是什么?”

    “这,自是不行,这是朝廷机密。”杨齐宣把手里的奏折拿到身后,因这是弹劾薛白的奏折。

    薛白微微一笑,伸手。

    杨齐宣被他气势所慑,偷瞥了袁思艺一眼,感受到那份冷峻,认为袁思艺也是在威慑自己,只好把奏折拿出来。

    薛白只扫了一眼,递给袁思艺,问道:“袁将军如何看待?”

    关于此事,圣人已亲口下了结论,袁思艺遂径直撕了杨齐宣的奏折,丢在他脚边。

    “简直荒谬。你为一己之私,构陷同僚,可知罪?”

    杨齐宣大为恐惧,忙道:“下官,下官是误会了,是……闻风奏事,闻风奏事,还请袁将军恕罪。”

    “莫再有下次!”

    看在吉温、更是看在吉温背后的安禄山的面子上,袁思艺并不想毁了杨齐宣的官途,严厉地叱了一句。

    “下官绝计不敢了。”杨齐宣连忙深深一揖,满头大汗。

    袁思艺不再逗留,径直走进官廨。

    薛白不着急,依旧站在那,故意吓唬杨齐宣。

    “杨兄,上次的牙还没咽下去。”

    “你!”杨齐宣不知所措,有心说两句硬话,遂道:“你,你又能奈我何?”

    薛白道:“我能如何犹不知晓,倒可先告诉你一桩好消息。你的糟糠之妻,李十一娘,很快要被放出来了。”

    一句话,杨齐宣下意识地感到恐惧,咽了咽口水道:“她……她已不是相门女,能奈我何?”

    “我能放她出来,自会支持她申冤。”

    “不可能的。”

    杨齐宣还在嘴硬,心里已极为不安。

    没有人能明白他到底有多害怕李十一娘。

    以往彼此是夫妻时,他都受不住李十一娘的折磨;如今夫妻情份已尽,他还将她得罪到死,谁知那疯女人会做出什么来。

    “薛白,其实你我也没甚过节,你以往与李林甫亦有仇怨,我们何不……”

    “都叫你把打落的牙咽回去了。”薛白随口应了一句。

    “何必如此?”

    杨齐宣还想说些什么,薛白已走向了陈希烈的官廨,在杨齐宣看来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

    ***

    圣旨被盖好章,递往大理寺狱,想必李岫等人很快就能出狱。

    薛白终究是为李腾空保住了她的家人。

    可当他走出中书门下省,他却感到了一丝茫然。

    一旦他愿意讨好李隆基,很容易能得到权力,容易得让他觉得以往坚守的一些信念与原则在坍塌,可其实他越是顺着李隆基的意,越表示对李隆基已经彻底失望了。

    感觉到社稷坍塌在即,没时间让他慢慢经营名望了,那就当佞臣、狎臣吧。

    佞臣、狎臣的另一面往往就是逆臣、反贼。

    第372章 新的平衡

    大唐立国之初,为抗击突厥,在黄河与阴山之间兴建了三座受降城,即东、中、西受降城。

    中受降城便是如今朔方节度使的行辕所在,城址在后世的九原城,即包头。

    时至五月,黄河水涨,到了朝廷运输粮草过来的时候,然而,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已往长安、太原递了好几封公文催促,一直也不见有粮草运来。

    一个燥热的午后,黄河上不见船只,倒是看到北面有尘烟扬起,十余骑唐军策马赶到了中受降城下。

    “天德军使特来请见节帅!”

    守在城头上的士卒目光看去,只见那一队骑兵为首者长须美髯,不由叹了一口气,嘟囔道:“又是来找节帅催粮的……开城门吧。”

    不一会儿,城门打开,十余骑鱼贯而入,直奔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的府邸。

    府邸中,张齐丘正与节度判官卢秉坚计算粮草、议论请朝廷运粮之事。

    “朝廷回复了,要求朔方军以军屯补充粮草,减少朝廷开支。”

    张齐丘叹道:“即便要我等军屯,也该先把今岁的口粮补足啊。”

    他脸色抑郁,双目无神,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自从朔方节度副使阿布思叛逃,张齐丘没能及时阻拦,已被朝廷数次责罚,再加上河西节度使安思顺虎视眈眈,他自知官位肯定保不住了。如今之所以还操心着将士们的粮草,无非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实则已是自顾不暇。

    卢秉坚是个中年文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