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_满唐华彩 第67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676节 (第2/2页)

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

    天宝九载的最后一月,李林甫病重,许多国事圣人只好亲自处置。

    对南诏、契丹两场大战接连获胜,李隆基龙颜大悦,下旨勉励了杨国忠、安禄山,许诺必有重赏。

    他恩准了杨国忠回长安的恳请,也批允了安禄山调阿布思到范阳的请求。

    如此,南北皆定,天下太平。

    ……

    腊月二十二,圣旨传到了益州。

    杨国忠领了旨,欢天喜地,但转眼就听说了安禄山大败契丹的消息,脸就沉了下来。

    “假的,杂胡的战报一定是假的!”

    “这……国舅如何能断言?”

    “我就是知道!”

    杨国当然知道安禄山的战报是假的,因为攻破太和城之前,他就已经把捷报送回长安了,为的就是赶在年节前让圣人高兴。

    安禄山这种人,肯定也是这么做的。

    “杂胡,也配与我一样立大功。”杨国忠不由恼火道:“我的功劳还是实打实的!”

    这或许才是最让他生气的地方,本来大家都是一样会糊弄圣人。这次自己办了实事,安禄山却也糊弄到了一样的功劳,如何能不气。

    “给我写一封信给薛白,告诉他,该回长安夺权了。”

    “是。”

    “慢着!”杨国忠转头一想,却是抬了抬手,喃喃道:“我想想……先别告诉他,让他先待在姚州,我得先回去。”

    第359章 去留

    苍山上立了许多个坟茔,埋葬着在征南诏一战中死去的士卒。

    沙场战亡的只是少数,因伤病、水土不服而死的,战后一统计,竟是有两万余人。

    看到这些牺牲,薛白才真切感受到祖宗们栉风沐雨开辟疆土的不易。故而他每天都会花些时间在这一大片坟地前站一会。

    有时郑回也会过来,除了向薛白打探他家小的情况,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便是南诏往后的治理与开化,对此,郑回每次都会说很多,语气中透着忧虑。

    “阁罗凤之叛虽平,可大唐治理云南的根本问题可还没解决啊。”

    “没关系的。”薛白对此反而很看得开,道:“慢慢来,我保证云南早晚会归化的。”

    “薛郎力主让王节帅远征,对此就没有想法吗?”

    “与其担心遥远之事。”薛白道:“你可知你收养异牟寻之事被人检举了?”

    郑回脸色一变,惊疑不定,道:“真的?若朝廷知晓了此事,为何毫无动静?”

    “也许是想利用此事对付政敌吧?”薛白也不确定,随口说了猜测。

    他的姚州司马一职就是通过右相府调动的,自然知道军中有不少李林甫的人。只需要收买驿马,就能悄悄查看云南与长安的文书来往,故而看到了崔光远写信给李岫,密报了郑回有可能暗中收养阁罗凤的孙子。

    至于崔光远是何时与李岫搭上线的?薛白猜想,该是离开长安前,他带崔光远到右相府,在他见李林甫时,李岫正好有个与崔光远长谈的机会。

    李岫那人,做实事缺乏魄力、优柔寡断,但眼光不错,接人待物还是有一手的。

    此事右相府到现在还引而不发,想必与郑回曾向杨国忠买官有关。当然,薛白对此并不关心,异牟寻既不是他的儿子,他也不想多管闲事。

    “薛郎,我之所以收养牟异寻,除了私心,更多的还是考虑到治理云南离不开蒙氏……”

    郑回解释了许多道理,忽郑重向薛白一揖,道:“我可以死,但想拜托薛郎,万不可再因朝堂党争,而再坏西南大计。”

    薛白道:“你只拜托我这一件事?那伱的家人呢?”

    郑回一愣,面露羞愧,低头道:“家小,也请薛郎照拂。”

    薛白问道:“我又要照拂你家小,又要劝朝廷继续扶持蒙氏治理云南。你把这些都拜托于我,然后你安心去死?”

    郑回原本大义凛然,自觉死而无愧,被这般一问,不知如何回答。

    两人说着话,从苍山上望去,见北面有尘烟扬起。

    “该是段俭魏投降了。”薛白喃喃道。

    “会杀了他吗?”郑回问道,“我听军中说,高仙芝招降了小勃律国诸酋之后,就都杀了。”

    “王天运告诉你的?”

    “不是。”郑回道,“是听一些西域商旅说的,据说西域那边高仙芝的名声很坏。”

    薛白道:“你是在拐弯抹角地替段俭魏说话。”

    郑回也不否认,道:“相比于六诏诸蛮、滇东爨人,段家与中原一脉相承,是一支可以用来使云南归化的势力,除掉太可惜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