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664节 (第1/2页)
曲环失望无比,道:“我军中有懦夫,擅自下令鸣金。” 薛白道:“是王节帅下令鸣金的,当时的情形,攻克太和城已是不可能。” “不,只差一点……” 曲环没有再说下去,他其实是军将中读书最多的几人之一,冷静下来就知道自己当时是冲昏头脑了,以当时的形势,不可能再攻破第二道城门了。 “我没有完成节帅的军令,愿领死。” “你完成了。”薛白道:“天亮之时,太和城的城门还在你控制之中。你很好地完成了军令,是我们来得晚了。” 曲环愣了愣,眼中猛地落下泪来,道:“我害死了孟寅虎!还有那么多弟兄。” 他虽勇猛,终究还是年轻。 薛白道:“军伍之人,生死由命,他们不会怪你的。” “不一样的,他们是因为我的错才死的,我判断错了。” “可当时若不试着一搏,你甘心吗?会后悔吗?” 曲环想了想,抹了泪,用力点了点头,问道:“那太和城该怎么攻?” 薛白笑道:“你已经攻破了外城门,立下了大功,好好养伤吧,其他事便交给袍泽兄弟们。” 说罢,他站起身,环顾了帐中所有的伤兵,道:“你们每个人都立下了功劳,回了长安,圣人都要亲自接见你们,给你们厚赏。养好伤,往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谢薛郎!” 凡是进过伤兵营的将士都对薛白十分尊敬,因为军中的许多大夫都是薛白举荐的,且带来了很多药材。 甚至,大夫们还告诉这些伤兵,薛白交代过并切实在试着尽可能地保存伤兵、残兵们的性命。 *** 出了伤兵营,薛白走向大帐。 帐中,王忠嗣独自坐在地图前,眉头皱成一个深深的“川”字。 抬眼一瞥,见来的是薛白,王忠嗣开口道:“我空有名将之称,却攻不下太和城,远不如高仙芝。” “情况大不相同,小勃律国就没想过唐军会杀到的可能,南诏却是备战已久,更别提他们的国力差距之大了。” “可他们触怒圣人的程度都是一样的啊。” 薛白笑道:“节帅风趣。” “我没在耍笑。”王忠嗣依旧沉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薛白道,“倘若节帅有鲜于仲通的兵力,统率大军南下,灭南诏自是不难。可惜,圣人之所以敢用节帅,就是因为我们提出的是‘轻军’奔袭之策。” 他说这一番话自是因有别的目的,王忠嗣却摆摆手道:“不聊这些,谈谈破城的办法。” “好。”薛白于是坐下,道:“我以为,我们该退回龙尾关,等待鲜于仲通。” “是啊。”王忠嗣道:“曲环攻破的那道城门,阁罗凤已经修好了。” 唐军奔袭而来,兵力少,没带攻城器械,如果不能一次杀入太和城,那根本就强攻不了。 而太和城的地势高,倘若唐军驻扎在苍山下,临着洱海。那等南诏军反应过来,居高临下地杀过来,只怕有覆没之虞。 这些,王忠嗣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之所以问薛白,只是想看看这个少年还能否再想出一个奇计,但奇计也不是次次都能指望得上的。 “不论如何,这一战,我们打赢的希望已经很大了。”薛白道:“占据龙尾关,南诏军心摇动,太和城南面再无险要。只等鲜于仲通率军一到,胜负可定矣。” 这一点,王忠嗣也大致认同,点了点头,但还问了一句。 “你可知我不安在何处?” “把胜算寄望于鲜于仲通?” 王仲嗣道:“此战若由我率主力走石城,由你率轻兵奇袭,前后夹攻,昨夜太和城已破。” *** 渔泡江。 这是一条位于姚州与太和城之间的大江,江水东流而来,折向北方流去,最后汇入金沙江。 鲜于仲通的大军正准备渡河。 因军中士卒伤病众多,再加上对岸有段俭魏的兵马拦阻,鲜于仲通没有急着渡江,而是下令造船。 十月十九日,却有两名唐军泅水过江,赶到了大营,传达了王忠嗣的军令。 鲜于仲通遂召集诸将,准备与段俭魏决战。 “节帅,我有话要说。” 说话的是他麾下大将李晖。 李晖走到地图前,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