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651节 (第2/2页)
颜嫣的人却多,彼此如何协调反而成了难事。 “对了。”卢丰娘又问道:“阿郎派人到金光门看看可好,五郎怎还不到家?” “他回什么家?” “阿郎忘了,他要回来过中秋,说了今日到,我与你说过许多次了,到底有没有在听?” 杜有邻反而皱眉道:“朝廷命官,擅离职守,他也不怕被御史弹劾了。” “就在这京兆郡内,中秋节休沐回来一趟,哪个又要弹劾他?你若不情愿儿子回来,中秋节伱到屋外头去。” 卢丰娘喋喋不休,但后面那句硬话却是等杜有邻走远了,她才自顾自地说的。 她满心欢喜盼着儿子归家,等了许久,终于听到通传,说五郎的车马到了。 马车缓缓驶入侧门,卢丰娘趋步上前,迫不及待掀开车帘,只见薛运娘捂着肚子坐在车厢中。 一对眼的工夫,薛运娘低下头,欲言又止,卢丰娘立即察觉到了什么,上前小声问道:“好孩子,你莫不是有了?” “阿娘。”薛运娘点点头。 “你慢着些。”卢丰娘大喜,一边搀着,一边千叮咛万嘱咐,待入了院门,才想起回头看了一眼,问道:“五郎呢?他也不过来扶着你。” “五郎与朋友去办些事务。” “薛白不在长安,他还能有朋友?哪个?” “是杨国舅府上的公子。” 卢丰娘原本欢天喜地的,忽听闻儿子与杨暄来往,那笑意就变得勉强了许多。 待她去与杜有邻说了,杜有邻先是欣慰,而后脸一板,不悦道:“逆子不立刻归家,反跑去与那等纨绔子弟来往,简直是不学好了……全瑞,你去把五郎找回来。” 待到暮鼓开始响时,全瑞才带着杜五郎匆匆忙忙回了家。 他们赶到书房,杜有邻问道:“跑哪去了?若我不派管事找你,你还要夜不归宿不成?!” “啊?”杜五郎好生冤枉,解释道:“孩儿原本就打算回来了,因管家来,反而还耽搁了一会。” “还敢狡辩?当了官,变得油嘴滑舌。”杜有邻叱道,“你与那纨绔去做了什么?” 杜五郎本就没想当这官,结果好话坏话全让他阿爷说了,原是不思进取,现在却是油嘴滑舌。 他无可奈何,老实应道:“阿爷放心,我们是去做了一桩善事。” 杜有邻也就是问一句,没听到回答就不耐烦地挥手让儿子退下,目光已落回书卷上、不欲理会此事,结果“善事”二字入耳,反而有了更多的怀疑,须知那些长安游侠儿,把嫖宿都当成救济弱女子的善事。 看着杜五郎告退的身影,杜有邻想了想,问全瑞道:“他今日去了何处?” “去了杨家的别宅,五郎真是去做了善事,他赎买了一户人家。” “什么人家?” “是一个老妇、一个七八岁的男童,另外,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娘子。” 杜有邻手里的书卷一丢,道:“禁止他再与杨暄往来。” *** “我?纳妾?” 次日便是中秋,杜五郎却忽然被两个姐姐问了几个问题,连忙大摇其头。 “阿爷误会我了,那不是……那是郑桂娘,她的兄长是我的同年,在西泸县令任上被南诏俘虏了,我想着不能让报效社稷之士寒心,便帮他家里一把。” 提到南诏,杜妗不由关注,问道:“姓郑?名叫什么?” “郑回。” 杜媗想了想,思忖道:“似乎在何处见过这名字?” 她隐约记得是在薛白出发前整理的某一份文书上看到过,但她与薛白断了联络已有一个多月,上一次他来信还是在益州之时,说马上要随军秘密奔袭。 他还颇风趣地说下一次该是攻破太和城,于城中写信了。 可杜媗免不了担心。 “阿姐若看到这名字,一定是替我看榜时,留意到了我的同年。”杜五郎道,“总之我与运娘情投意合,肯定是没有纳妾的心思。” “不是看榜时见到的。”杜媗摇了摇头。 她当时就没去看过杜五郎那一榜的明经名单,想了一会,她忽然转身就走。 “阿姐你去哪?”杜五郎忙问道:“马上就要吃家宴了,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