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633节 (第1/2页)
“不可。”杨国忠毫不犹豫应道:“王忠嗣虽为圣人义子,然实非经略南诏之人选,臣以为,他若能立下大功,该迁其回朝任兵部尚书。” 他难得见圣人询问他这些国事,以前国事都是悉数交付于李林甫的。 那今日这是为何?莫非是……要拜相了! 想到这里,杨国忠不由打起了精神,仔细应付着诸多考验。 “那杨卿以为,谁可担此重担?” “臣依旧举荐鲜于仲通。” “为何不是何履光?” 杨国忠想了想,他并未收到过何履光的礼物,只听说过有这么一位左武卫大将军在安南督都府,却并不了解对方,遂答道:“臣以为……何履光桀骜。” “朕若重设姚州都督府,谁可为云南太守?” “臣以为,该等太和城破,论功行赏,方可服众。” 李隆基点点头,道:“杨卿先告退吧,容朕考虑。” “臣遵旨。” 杨国忠本还想提一提他那个《游仙窟》的秘室,见圣人难得郑重,也不敢多言,缓缓退下。 事关相位,着实该慎重。 再一想今日御前奏对,他对自己的回答还算满意,虽没有什么卓越的建议,但至少是能符合圣人心意的。 待回到府中,他当即招过一众幕僚,迫不及待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我可能要拜相了……” *** 兴奋得一夜没能睡好,次日杨国忠起来,只见天色灰蒙蒙,窗外响着淋沥沥的雨声。 “每下一场雨,天就更热了啊。” 其实在他眼里,长安的夏天已经不算热了,川蜀可比长安热得多。 也不知宰相的任命什么时候能下来? 脑子里总念叨着此事,竟真让他盼来一份敕令。 杨国忠大喜过望,连忙更衣净手,往大堂听领,然而,待听得那圣谕,他却是惊得六神无主。 “什么?赴蜀?我怎么能赴蜀?” “国舅这是不想领旨吗?” 杨国忠顾不得大雨,连忙赶往兴庆宫请求觐见。 待到李隆基接见了他时,他已淋得浑身湿透,自发迹以来,他已许久未遭受过这等罪。 “陛下!” 杨国忠几步赶到丹墀前,拜倒在地,道:“陛下可是厌了臣,忽然遣臣入蜀。臣若不能侍奉在御前,臣……舍不得陛下。” 李隆基又惊讶又好笑,道:“起来说,来人,赐杨卿一件衣裳,莫着了凉。”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好好好,那衣裳就不赐了。”李隆基莞尔道。 杨国忠欲哭无泪,被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啊。 李隆基这才道:“是右相举荐的你,他说的甚有道理,南诏不比小勃律国,并非除掉阁罗凤即可,需有重臣节制。” “右相这是要害我啊!”杨国忠顾不得其它,连忙道:“右相嫉妒臣得圣眷,臣若离了长安,必为之所害啊。” 他以往总听章仇兼琼说怕被李林甫所害,以为是章仇兼琼杞人忧天。但他不同,今日已真切感受到自身难保的危险。 李隆基见他狼狈模样,甚觉有趣,安抚道:“休得胡言,出将入相,你不去镇蜀,岂有入相的资格?” 杨国忠一愣,听出圣人真有让他拜相之意,心里又惶恐又惊喜。 旋即,李隆基竟真许下了承诺。 “杨卿且到川蜀处置南诏之事,等你回朝了,朕当任你为相。” 杨国忠张了张嘴,还想推拒一番。 但圣人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已不是他能推拒得了的。 *** “阿白你说,事情如何会闹成这般模样?” “许是你命里该有这桩功劳?”薛白随口应道。 “功劳?”杨国忠忧心忡忡,道:“我若离京去蜀,命都难保,还谈功劳?” 薛白手里正拿着一份名册在看,问道:“我卖阿兄一个消息,阿兄想不想听?” “你快说。” “安山想借着这次的机会迫害王忠嗣。”薛白道:“李林甫似已被他说服,想必要顺势除掉你。” “果然。”杨国忠问道:“你要劝我保王忠嗣?” “联手立功罢了。”薛白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