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559节 (第1/2页)
“腾空子,我与你说。”颜嫣却是招呼她在榻边坐下,附在她耳边小声道:“我没有不舒服,而是出嫁了就没人能管教我了,想要试试赖床,所以骗永儿说不舒服。” 李腾空听了一愣,默默看着颜嫣,心想,该是有些羡慕的吧,什么也不愁,轻而易举地就嫁了薛白。 正想着,颜嫣已拉过她的手,小声道:“我一直有话想与你说,你给我治病,我却……” 李腾空笑了笑,柔声道:“没事的,不说了。” 她知道颜嫣想说什么但不管有没有颜嫣,她都是嫁不了薛白的。 “你为何不开心?” “家中有些事。”李腾空道:“你在看什么故事?” “东市买的,有人续写《西游记》,我也刚开始看,一起看。” “好。” 李腾空想着等薛白回来,转告了那些话,往后她便不再掺和那些俗事了,累了,懒得理会勾心斗角了。 耳边听着颜嫣嘀嘀咕咕地说着故事,李腾空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身下是崭新的丝制被褥,厚实而柔软,这一觉她睡得很沉。 …… 再醒来时已是傍晚,颜嫣也已睡着了,李腾空看着她嫩嫩的脸,愈觉得羡慕,忽听得门外永儿唤了一声“郎君”。 她连忙起身,才掀被子,便见薛白站在那儿。 两人目光对视,愣了许久。 *** 三日后,薛白带着颜嫣回门。 出门时他们看到隔壁的院落正在修整,那边原本是空置的,如今想必是主人回来了,或是卖出去了。 “待有空了,我也得拜访一下邻里吧?”颜嫣问道,“你初次来我家,就是刚搬到长寿坊的时候。” 薛白往东面的虢国夫人府看了一眼,道:“不拜访也行的。” 夫妻二人登上车马,一路到了敦化坊颜宅。 颜嫣在薛宅时从来没有流露过什么情绪,这次回家却是忍不住抱着韦芸、崔氏哭了出来。 颜頵想要劝慰,却不知如何劝,在一旁挠了挠头,最后道:“阿姐,别哭了,阿娘要生一个弟弟或妹妹了。” “你这孩子,嘴上没个把门的。”韦芸当即便教训了儿子一句。 但至少,颜嫣没再哭了。 薛白与颜真卿不太在意这些小儿女情态,寒暄了一会之后,便到书房去谈话。 “恭喜丈人。” 颜真卿摆摆手,不欲谈私事,而是道:“张垍举荐我接替王维的官职,是你的主意吧?” “是。”薛白道:“本想着摩诘先生能任中书舍人,可惜时运弄人。” “所谓‘无功不受’。”颜真卿脸色有些严肃,道:“我在员外郎的任上还未有任何功绩,因攀附关系而动迁,坏的是大唐的吏治。” 这便是他与李林甫、杨国忠之流最大的不同,颜真卿也不迂腐,但考虑问题从来是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社稷之后。 薛白道:“大唐吏治早已经坏了,丈人却该尽快升迁,谋一任宰相。” “我给你赐字,你是没听进去啊。” “并非如此,而是社稷已岌岌可危。”薛白道:“丈人看看朝堂上的重臣,李林甫、张垍、陈希烈、杨国忠,可有能担当国事者?” 颜真卿叹惜一声,道:“纵观开元年间宰相,圣人用人,是心中有数的。如姚崇、张嘉贞、张说,能力过人,才华横溢,这些人能使大唐繁华,仓廪充实,而私德有缺,难免吏治腐坏;此时,则该用君子纠正风气,姚崇、张嘉贞之后有宋璟,张说之后有李元纮、杜暹,宇文融之后有张九龄。” 听他这般一说,薛白方才意识到李隆基以前频繁换相是有规律在的。 “若依此理,李林甫罢相之后,不该再选个‘能臣’,而该再选个道德君子才是。”薛白笑道:“丈人有很大把握。” “方才说的是开元年间。”颜真卿道:“如今是天宝年间……李林甫任相十余年来,圣人用人已不同于往昔了。” 他的意思,圣人不可能再用一个清廉君子来纠正风气。 薛白道:“事在人为。” 颜真卿既然说了这话题,他心里也是认可薛白的想法,如今满朝重臣无道德君子,而大唐已到了必须褪去浮躁才能长治久安的时候,如《贲卦》所言“白贲,无咎”。 他愿挺身而出,纠正风气,又不愿无功受禄,败坏吏治,那便只有一个做法,立功。 “在长安当郎官虽好,却未必是丈夫立功之所。”颜真卿似也在犹豫,踱步到窗前,望着远处,道:“河陇有大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