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唐华彩 第501节 (第2/2页)
“他竟与你说了?”颜真卿叹息道:“此事你不该牵扯进来。” “学生却认为,老师是被学生牵连了。”薛白道:“否则,哥奴提醒老师一声即可,不必如此相逼。” “事事都与你有关是吧?” “学生来时,见有官员离开,不知是谁?” “好吧。”颜真卿放下手里的卷宗,道:“罗希奭来了,劝我向哥奴服软。” “如何服软?” “说你这竖子身份卑贱,麻烦缠身,我不该招你这样一个惹祸精为女婿。该带着你去向右相赔个罪。” “否则?” “李延业的案子我办错了,郑延祚的案子若再捅出来我冤枉了他,我的官声、官途也就毁了。” 薛白问道:“老师打算如何做?” 颜真卿抚着长须,道:“我与罗希奭说,我考虑考虑。” 这句话一出,师徒二人不由同时笑了笑,显得有些狡猾。 “李延业的案子,老师真办错了?” 颜真卿思忖着,道:“哥舒将军确与我说过,那些吐蕃人见李延业是想商议除掉尺带珠丹一事。但我还是继续弹劾李延业,一则,私会外臣就是重罪,尤其李延业身为禁军将领,倘若人人都找理由,长安便乱了。二则,那批吐蕃人狡猾,我还是怀疑他们的目的。” “老师在怀疑什么?他们要刺杀圣人?” “不是。” 颜真卿沉吟着,道:“我回长安的路上,在驿馆见过那些吐蕃人,有些不好的直觉……” 才说到这里,书房外有了急促的声音。 “阿郎!” 颜真卿打开门,问道:“何事?” “南疆……郭公病逝了!” “什么?” “郭二郎就在门外,请见阿郎。” “快!” 颜真卿大步赶到堂上,只见一个披麻戴孝的年轻人哭拜在地。 “颜公,我阿爷与阿兄,尽皆去了……” *** 天宝八载马上就要过去,腊月里,却又死了一个上柱国。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剑南节度采访使、蜀郡大都督府长史、持节充剑南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本道并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上柱国,郭虚己。 郭虚己出身于太原郭氏,一生戎马,先后打败吐蕃、羌族、南诏,镇守剑南,威震边疆。他逝世之前,刚刚从川蜀出兵,攻破千碉城,擒得吐蕃宰相,并平定了南诏的一场叛乱。 他还有一个妹妹,嫁给圣人为昭仪,人称郭顺仪,郭顺仪生下了圣人第十六子永王李璘。 薛白曾几次听说过郭虚己的名字,一次是巨商郭万金,便是打着郭虚己的亲戚名号,一次是回郭镇郭太公也说与郭虚己有亲。 但薛白先杀郭万金,再取郭太公之田地,倒没见太原郭家来报复。 不论如何,这一年,大唐又凋落了一个名将。 …… 到长安报信的是郭虚己的次子郭恕,因为郭虚己的长子也随他死在边疆了。 郭家与颜家是世交,郭恕见了颜真卿,哭了良久,诉说起父兄去世的详情。 “年初,阿爷带着阿兄出兵川西高原,攻破西蕃八部四十余城,置金川都护府以震慑之。后来听闻吐蕃打算招降南诏王,他遂率兵回蜀,路上染上了瘴气,才到蜀中便病逝了,阿兄也是……” 颜真卿唏嘘不已,但之后不得不问道:“吐蕃想招降南诏王了?” “是,吐蕃一直有拉拢南诏之意,但阁罗凤一直表现得对大唐十分忠心。天宝七载,南诏有部落叛乱,阿爷遣姚州都督前去平叛,李都督便说南诏王阁罗凤不肯合作平叛,阿爷当时在剑南,派阿兄前去查探,阿兄查明,阁罗凤并没有叛唐。” 颜真卿拍了拍郭恕的肩,道:“先打理好你阿爷、阿兄的后事吧。” 郭恕道:“我想把阿爷、阿兄,送回偃师首阳山安葬。” 颜真卿不由回过头看了薛白一眼。 薛白此时才知道,郭太公也不算说大话,太原郭氏嫡支确在首阳山买了一大片坟地。 他遂道:“此事我来帮忙。” “多谢。”郭恕又看向颜真卿,道:“阿娘想请颜公,为阿爷写一篇墓志铭,不知可否?” 颜真卿点头答应下来。 此时,却又有人赶到颜宅,远远已大声喊道:“郭二郎可在,圣人召见……” *** 少阳院。 天蒙蒙亮时,张汀还在熟睡,她昨夜被孩子折腾醒了许多次,睡得很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