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486节 (第1/2页)
这话,吴怀实以及身后的内侍们只当没听到,别过薛白,自往玄都观而去。 到了玄都观,他们招过道童,问道:“李道长在何处?” “师叔在打坐,贫道这就去请。” “当由我去请李道长,领路吧。” “吴将军请。” 走到钟楼,吴怀实抬头一看,恰见李遐周正飘然立于钟楼之上,不由喜道:“李道长,圣人口谕,请你入宫觐见。” 李遐周却是摇头道:“贫道再入宫何益?!” “道长?” “胡儿跋扈,天下皆担忧,唯圣人不肯醒悟,贫道不如去也!” “道长你……” 吴怀实大为惊讶,不知李遐周为何突然发此狂言。 这边还在发呆之际,只听得一阵哈哈大笑,李遐周拿出一杆笔,在那口大钟上题起字。 “道长。” 吴怀实遂带着内侍们匆匆往钟楼上奔去。 踩过一层层石阶,他好不容易爬上钟楼,环顾一看,竟已不见了李遐周。 “人呢?” “道长飞走了!” 吴怀实跑到钟楼边一看,只见一个披着道袍的瘦小身影,正在远处的屋脊上飘然而行。 他不由目瞪口呆,不明白这么一会儿工夫,李遐周如何能走得那么远。 之后,他才想起转头看那口铜钟上题的诗,这一看,竟是吓得差点魂飞魄散。 铜钟上字迹分明,却是四句谶语。 “渔阳鼙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葬金环。” *** 那边,薛白离开兴庆宫,便去往长安县衙。 还未到县衙,已能看到有一人正在县衙大门处来回踱步,忧心忡忡的模样。 薛白眼神里于是有了一些了然的笑意,丝毫不见在宫门外时的担忧。 “阿白!” 前方,杨国忠一转身,已看到了薛白,一脸热忱地说话。 “阿兄,今日如何在此?” “当然是来支持你的!我近日在想,许多事阿白说的才是对的,王焊谋逆案,必是胡儿在背后主使。” 薛白笑而不语,他知杨国忠是为何来的。 “阿兄到尉廨谈如何?” “好!你我兄弟该畅谈一番。”杨国忠道。 薛白点点头,当先走进县衙,进了公房,关上门,开门见山便说了一句话,把杨国忠惊得魂飞魄散。 “对了,阿兄可知?李遐周没能成功离开,被我控制了,那兴阳袋的谎言,他也都告诉我了。” 第282章 招摇撞骗 尉廨外,忽然响起刁丙的声音。 “郎君,县令发来公文。” “等着。”薛白道,“不许任何人接近。” “喏。” 杨国忠原本处于惊愣状态,不得不回过神来,想了想,他干脆解开腰带,掀开外袍,腰上的一团白肉当即往外弹。 之后,他掏出一个锦囊。 “怎能说是谎言?阿兄我也是一直挂着的,多少有些效用。”杨国忠面露讪然,赔笑道:“有些发热、发痒,总归是更能勃了些。” 薛白就笑笑,不说话,坐在那,随手拿起一卷公文漫不经心地翻着。 杨国忠站在那,像是来禀报事情的,但既当过唾壶,他也拉得下脸,带着讨好的语态问道:“李道长如何说的?” “他说蜈蚣虽去头足、未必不带毒,甘遂更有毒,这几味药药性皆强,能刺激血气,如你所言,壮年男子带了发热,发痒。然而圣人已老迈,再刺激血气,能有效用几何?若是,再蚀破了皮……” 说着,薛白不由在想,李隆基真正让人失望的不是疲软,而是贪心。 一个六十六岁的老人妄想着恢复三十三岁的精力,不肯坦然面对衰败与死亡,懦弱而自私,如同他治理,无非已无力面对王朝百年积累的顽疾,却始终眷恋着权柄,为的是天下吗? 为的是那一根疲软的私欲而已。 “若圣人蚀破了皮。”薛白眼神渐冷,讥道:“阿兄与李道长,皆可去死了。” 杨国忠听得脸色煞白,道:“他一开始不是这般与我说的。” “他一开始也未想到国舅将他引见给圣人。” 杨国忠敏锐地捕捉到了薛白话里“国舅”的称呼。 大家都是一心上进,指责王鉷、安禄山谋逆,无非是要踩着他们往上爬。 薛白这次为何回长安?为了杨銛死后留下的势力,为了与他争夺杨党,谋逆案只是双方交手的一个契机。他本想把王鉷、薛白一并除掉,结果反过来了,薛白借着除掉王鉷打压了他。 谋逆案的表象之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