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384节 (第1/2页)
不多时,宋励只披着春衫从屏风那边走了过来,因屋中烧着炉火,也不觉得冷。 他脚踩着柔软的地毯,站在榻前,抚摸着女子小麦色的肤肌。 “八郎。” “嗯?” “我给了你……要一辈子作你的人。” “是吗?” “真的,我不求侍妾的名份,只要能陪在你身边……” “不行啊。” 宋励无奈地叹息了一声,道:“阿爷方才找我了,我得准备订亲,不能再在家里胡闹了。 “八郎放心,我很懂事的,不会给八郎添乱。” “不行,阿爷让我将你卖了,起来,出去吧。” 哭啼声不止,宋励不耐烦,将家中琐事留给下人办,他自更衣出门,往偃师县去寻兄长宋勉。 到了首阳书院,宋勉正在与一个小吏说话。 “阿兄,县署又找你有何事?” “无非是让家里捐钱粮,我是教书人,不管这些。”宋勉颇显清贵,伸手替兄弟整理了衣袍,道:“你啊,这般大的人了,还一天到晚没个正事,马上也该成亲了知道吗?” “阿爷让你带我到洛阳去,请舅父为我相看。” “随我去龙门一趟。” “为何?” “我得到消息,上柱国张家的三娘子在洛阳,准备到龙门香山寺还愿。”宋勉稍压低了些声音,“张去逸之女,她两个姐姐,一个嫁了太子,一个嫁了清河李氏嫡支。” 宋励眉毛一挑,道:“这等门第,只怕我配不上吧? “因此我带你到龙门去,以风采胜之。” “好!” “龙门乃是当年阿翁以诗夺袍之地,务必把握住了。” 武后曾在龙门香山寺命百官赋诗,优者赐以锦袍,以上官婉儿主持并裁定优劣。 当时东方虬先写了好诗,以拜赐得袍,宋之问却以一首好诗,让武后“夺锦袍衣之”,传为佳话。 此事宋家引以为傲,到龙门香山寺,如到自己家一样。 宋励笑道:“兄长放心,旁的不会,讨女子芳心我最擅长。” “把鸡舌香含了。” “知道。” 鸡舌香却又是另一桩故事,据说,宋之问为人谄媚,想要当武后的面首,可惜因口臭,武后没看上他。 总之,兄弟计议妥当,便准备明日先往龙门,到了再打探张三娘的行踪,以免错过了。 是夜宋励难得安生了些,没去城中的青楼酒肆胡闹,一整夜翻来覆去,想着娶了圣人表侄女如何如何。 到了次日,正准备出门,却忽然听闻了一个消息。 “张三娘在伊水边走丢了……” 怎么会? 县署,令廊当中,吕令皓踱了几步,再次看向了元义衡,问道:“张三娘真丢了?” “学生奉明府之命,赶到洛阳送礼,得知张三娘启程前往香山寺,遂连忙赶过去,到了伊水畔时,张家人已惊动了诸县官吏,正在沿河寻找……一问之下,才知是张三娘乘船过伊水时,被激流冲走了。” 吕令皓了解龙门的地势,知道伊河由南向北流到偃师境内,由西向东与洛河交汇,冬天,水流肯定是不快的。 “激流?冲走了?” “是。” “找到了吗?” “此事也是奇了,诸县官差怎么找都没找到。” 吕令皓道:“不是船夫故意的?” “此事……只怕不好说。但若能找到张三娘,可是大功一件,连寿安县尉崔祐甫都赶到龙门了。” 吕令皓踱了几步,喃喃道:“太怪了,谁做的?你说,张三娘到了洛阳的消息,都有哪些人知道?” “张三娘是悄悄来的,住在玉真公主在洛阳的别馆里,对外并未声张。” “这还悄悄来的?连本县都知道。 “前几日是公孙大娘特意携弟子去拜会,此后,张三娘还到洛阳新开的丰味楼去用膳,评点了一番,刘长卿为她作了一首诗,因此消息便传了出来。” “换言之,所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