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满唐华彩 第363节 (第2/3页)
弟所任,故而……台辅真” “推诿?” “不敢。” “那便处置妥当。”李林甫道,“还有何好说的?” “本已能处置妥当,可,圣人打算任薛白为偃师尉。”任海川低声应道,“台辅不知不知晓。” 右相是何主张,因此命我来提醒右相一声。” 李林甫倒还真有些意外。 他分析着此事中的利弊,直到被通禀声打断了沉思。 “阿郎,薛白求见。 “让他进来……把屏风撤了。” “喏。” 见到薛白,李林甫并不高兴,直接把一封公文丢了过去,叱道:“这便是你干的好事。” 公文上写的刊报院的官员任命,此事圣人倒是决定得很利落,摆明了不想将刊报院交在宰相手里。这道理大家都明白,李林甫无非是发泄不满而已。 薛白莞尔道:“右相宰执天下,尚未能给我谋到长安尉;我一校书郎,如何能为右相谋划到这许多官职?” 彼此地位悬殊,若做交易,他想要公平而李林甫霸道,每次都不欢而散。 他笑的便是这交易不成的过程,这笑容李林甫看着便觉讨厌,脸色冷了下来。 “当然。”薛白道:“若右相想要刊报院听凭吩咐,简单。” “是吗? “不知右相想任命谁补昭应尉?” 薛白能感受到李隆基微妙的心理变化,但认定李林甫无法了解到这种不易言说的小事。 那么,他去偃师县的原因,李林甫就绝对不可能猜到。于是他干脆假装来再做一桩交易,以刊报院为条件来谋昭应尉。 “本相已得到注拟,将命你为偃师尉,竖子了得,半年间便由校书郎到畿尉。” “我不想去。”薛白道。 李林甫不动声色,随手拿过一封公文看起来,不想搭理他的样子。 薛白遂缓缓道:“骊山出了那么大的案子,右相大概也想听听我的看法?毕竟我是亲历者。 “你愿说,本相便抽空听你说。”李林甫漫不经心应道,实则已无心在看公文。 “若是朝中重臣指使,刺驾不会这般潦草。但必然是有人出了疏忽,否则刺客到不了御前,比如我身为太乐丞,没能提前察觉到刘化是妖贼,但显然此案中有人有更大的疏忽……王鉷。 “为何?” “他任户部,修建华清宫的用度从他手上过。他兼任水陆转运使,灾民是如何从河南府进了关中?他兼两京含嘉仓出纳使,为何没能及时赈济灾民?” 李林甫道:“若照你这般信口雌黄,朝中人人都有疏忽。” “是,我没有推卸我的罪责,也已担了后果。”薛白道:“但王鉷的疏忽就是更大,故而圣人让我到偃师查他。” 李林甫犹在专注看着公文,淡淡反问道:“不是因为杨国忠嫉妒王,方才构陷于他?” 他厉害之处就在于此,虽然事忙,但每每能从利害关系里剖析人心。这种手段让安禄山惊呼为“神仙”,但唬不了薛白。 薛白相信,递出了“圣人要查王缺”的话,必然能让李林甫极度在意,那拿在手上的公文他应该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当然,这只是推测。 “杨国忠是个蠢的,帮倒忙。”薛白道:“本就只是疏忽,被他构陷的多了,圣人反而确定不是王餅谋划。但,圣人不在意区区妖贼,却在意天下百姓,出了这么大的篓子,总不能当没发生过。 “圣人让你到河南看看?” “是。” 李林甫沉吟半晌,决定先与薛白说说河南之事,作为上位者,他得先把此事的基调定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