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6节 (第2/3页)
没去了不是吗。正好看看去看看我们大楼的张秉贵。 他的‘一抓准’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绝招——‘一口清’。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可神了,都知道简单,都想学,可都学不好也学不来。” 李守良怎么能不知道呢。自从和董杉谈上之后,去百货大楼这两年。可以说是看着人家张秉贵,一步一步的从不熟到熟练。 从不轻松到轻松。永远是注重仪表,天天服装整洁,容光焕发。后来和董杉之间出现了问题。因为想给一大爷一大妈买点好的。 去百货大楼买糕点,也没再上去过。只是在底层买了就走。也因此和张秉贵相熟。去的次数多,且一次买的也不少。 尽管李守良每次的借口,都是一院的人凑得糕点票,一个人来买。尽管张秉贵从来也不信。但是从那个艰苦的吃人的年代走过来的张秉贵,从来不多言多语。 面对李守良的解释,也只是笑笑。后来李守良也懒得解释、张秉贵也没问过。两人还能说上两句话。 正当李守良有点走神,又听到董杉说道:“然后咱们在附近买点小吃。逛一逛,玩一玩。等到了中午我请你吃大餐,下午你请我看电影好不好?” 这话李守良还能拒绝的了?笑着回道:“都听你的。你说干什么,咱们就干什么。坐稳啊,准备加速。” 刚在家里镐的油,又不会骑那么快了。杠杠的。 两人好像又回到了以前那种相处模式。一路上‘董杉说、李守良听’。就这么来到了百货大楼。 第352章 来办两件事 人渐多,李守良在以前熟悉的地方就停下了车子。两人慢慢悠悠的来到‘内部’停车区域。先是停下了车子。 然后才折返了回来。 从一楼进去,不远处卖糖的柜台和卖糕点的柜台都有张秉贵很深的痕迹。现在主营糕点。 尽管今天是工作日,但是来买糕点的人也并不少。不过多是一些女性。董杉拽着李守良一路过去。 两人慢慢的停在了众人后面。好在没有围满人,让两人可以看清他的动作。 一抓准、一口清。不是吹出来的。很快就轮到了两人。 董杉,百货大楼和张秉贵一样同为服务人员。即使不熟,但是都是员工,一定是脸熟并且知道的,李守良,一个来的次数不多,但是每次买的挺多的人。一个很容易让人记住的男人。 张秉贵一愣神,很快重新带上了微笑问两人想要什么。李守良这身服装,如果随手拿出点心票。肯定是有问题的。毕竟谁去工厂里干活,身上装着糕点票啊。 正当李守良想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董杉就已经说出了要什么:一点儿桃酥,一点儿孩子们最爱吃的‘槽子糕’。 槽子糕,原名鸡蛋糕,最早期的最普遍的蛋糕,又名红皮蛋糕。因为以前制作使用绵糖居多,绵糖烘焙出产品色泽更加红润取名为红皮蛋糕,东北、河北、山西、天津和bj传统风味糕点。 桃酥,桃酥是一种南北皆宜的乐平传统特色小吃,以其干、酥、脆、甜的特点闻名全国,主要成分是面粉、鸡蛋、奶油等。 建国初期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送上一包桃酥,一斤为一包,圆扁扁的一块块桃酥被包成长方型,一根筷子长,半根宽,四角成棱形,上窄下宽,包时很讲究,里外三层,里层为晒干的荷叶,第二层为厚草纸,再用黄纸或白纸缚外,上面贴张印花,像是当今的商标,又酥又甜的桃酥馨香诱人,那种滋味实在是无法让您从文字中得到满足的! 李守良当然不知道这些,在后世,哪怕他的生活过得不很普通,但是那时糕点种类繁多,这些他算是吃过,但是根本不算了解。 这些都是听张秉贵跟他聊得。李守良在不忙的时候,会捱到最后在没人的时候再买,不容易引人注意。 这买糕点其实也很讲究。现在这个年代可没有塑料袋。基本是里面铺油纸,把点心一块一块的码好后盖上衬纸。买的多就是一个点心匣子。附上一张大红的盖纸,盖纸是六十年代广告。点心装好后压上一张大红方方正正的纸,点心匣子用纸绳子捆扎好由您怎么提喽也不会散了,大红盖纸的点心匣子或点心包让人看着就喜兴。 这点心匣子一大爷家还放着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