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9章 (第2/2页)
继而他想到,皇上或许是怀疑自己和那陈玉树有关系,连忙磕头道:“皇上,微臣上任之前,本不在安北城的。这陈玉树当上百夫长的时间,在微臣上任之前啊。” “朕知道。”元修看他那副生怕被连累的模样,有些心烦,继续问道:“提拔陈玉树的那一任安北城知府,你知道吗?” 元修知道,徐学文曾经做过安北城知府,而且还是他钦点的。 但他不认为,徐学文会提拔陈玉树。 尤其是,陈玉树是崇安元年被提拔的,那一年,徐学文才刚刚上任。 徐学文是寒门子弟,身后没有任何背景,且为官十分踏实谨慎。 他自然不可能刚一上任就随意提拔一个人。 所以,提拔陈玉树的,应该另有其人。 “知道知道。”安北城知府说道:“当年皇上还在北境的时候,安北城知府曾经是黄浩黄大人。后来皇上调兵去南域,黄浩大人随军出征,孔大人就将安庆城的廖知府调到了安北城。后来徐学文大人成为皇上钦点的安北城知府,那位廖大人就又调回了安庆城,五年期满之后,考核成绩平庸,遂平调到东地的一个城池去当知府了。” 朝廷的官员考核制度,对于地方官来说,在一个地方任期五年,即将期满之时,会有政绩考核。 考核成绩优良的,会得到提拔。 考核成绩平庸的,会平调到其他地方,目的就是怕官员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会培植自己的势力,为害百姓。 至于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则会降职处理。 看来,那位廖知府,是个政绩平平的官员啊。 元修又仔细想了想。 一城知府,和一个百夫长之间,还隔着一个千夫长。 百夫长的任命,虽然是要知府点头的,但推荐人选,却是千夫长的职责。 相比起那个廖知府,似乎陈玉树上头的千夫长更该好好查查。 毕竟,一个刚刚得到赦免的犯人,就立刻被提拔为百夫长,这事着实有些诡异。 元修说道:“去查,当年是哪位千夫长举荐陈玉树当百夫长的。” 若说知府五年一换,那千夫长什么的,换的就更为频繁了。 安北城的千夫长,全部是军中之人担任。 当年他调兵前往南域平盗,几乎带走了所有征北军将士。 可以说,千夫长应该差不多是换了一批。 换上来的这些人,大部分应该都是北境当地的边境军。 这里面有没有害群之马,他还真的不敢说。 安北城知府连忙道:“所有苦役都是有名册的,边境军也有名册,微臣这就回去查。只是,名册众多,微臣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