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翔_二十郊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十郊游 (第2/3页)

 其次是吐蕃也以经派出使臣回访大宋,同时西夏也派来使臣,愿意以一马换十人的代价,赎回被大宋俘虏的西夏士兵,王炎以经先将两国使节团一行先安排在成都住下,这些事情应如何处理,都要请求朝廷示下。

    而在公文的最后,是一份吴曦叛乱平定之后,吴氏族人以及相关从吴曦反叛人员的名单,吴曦所犯的是叛逆大罪,但罪行如何界定,该牵连多大,这一切也只能由朝廷来确定。

    几位执政大臣自然都明白这个时候吐藩派来使节团的用意,无非就是试探大宋的实力,了解目前后形势,好作下一步打算。经过众人商议之后,认为虽然且前大宋暂时迁都天临府,但也不能示弱,何况现在大宋以经收复淮西,也有足够的底气来回应吐藩使节。因此朝廷决定还是按正式礼仪接待吐藩的使节团,表示大宋仍然有能力打败金军,收复失地。以礼部尚书周葵为使,迎请吐蕃使者到天临府来。

    至于西夏以马换俘的事情,因为大宋一向缺少马匹,到是一个可行之议。不过一马换十人对大宋来说明显太亏,至少也该是一马换五人,而且这只是针对普通士兵,如果是西夏的将领,则按其官级高低另行兑换不同数量的马匹。

    这两条都很快得出了结果,但关于吴曦的罪行如何界定,该牵连多广,朝中大臣却分为两种意见,有一部分大臣认为叛逆大罪仍是不赦之罪,足可以灭族,虽然吴氏一门于大宋有功,但也不能轻恕,跟从吴曦反叛人自然当处斩,而吴氏一族也必须受连代之罪,死者追夺其勋,活者一率充军配流放。但也有一部分大臣主张现在是非常时期,一切以安定为上,对吴氏的处罚也应正从宽,吴曦自然是罪不容赦,胁从吴曦叛乱的人也不容轻恕,但吴氏其他与吴曦叛乱无关的人则不应追究,便不可再多连累旁人。

    对此几位执政的大臣也有些犹豫不决,因为吴氏一门在四川经营四十余年,以经成为四川大族,仅直系亲属就多达上百人,加上傍系,外系加起来只怕多达千余人,吴曦虽死,但吴氏家族以经深入川中,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处理得稍不得当,必会引起四川地方再度生动荡,影响抵抗金军的大局。但如果只治罪吴曦一人及其胁从,又未免所罚太轻,难以服众,这个度到也很难把握。

    因此陈俊卿才像赵忱建议,只有杨炎最了解四川的局势,因此还是等杨炎从四川回来到天临府,听取了杨炎的意见之后,再做决定。正好宋军收复了淮西之后,一时也无力再度东进,都督府也建议招杨炎回天临府,重新制定新的用兵方案,因此赵忱这才下旨招杨炎回天临府。

    杨炎回到天临府后,向朝中大臣讲述了这次四川平乱的全部经过,而且也上表了吴旷和吴睛的功劳。几位执政大臣最终商议,吴曦叛乱,其罪当诛,从吴曦叛乱的,罪行较大的共有二十六人一率处斩,其余一率流放各地充军服役。但吴曦已死,无法再追究罪行,吴曦的家属全部流放琼州。而其他吴氏家人未吴曦叛乱的一率治罪,未从者不予追究,但夺其官职,并勒令迁出四川,改在其他地方居住。并追夺吴曦的父亲吴挺定江军节度使、太尉、少师、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职爵位。但念吴璘功绩绰著,仍然保留他的王爵。

    而吴玠一系并未随吴曦反叛,因此都不予追究,子孙的荫恩官职也全都保留,但也要全部迁出四川,另寻居住。吴拱是被吴曦所害,追任少师,越国公,谥号襄烈。同时吴旷和吴晴从杨炎平叛有功,加封吴旷为武翼郎,吴晴为新昌县主,乃在杨炎部下听用,日后如果再立战功,另行封赏。

    而其他四川的官员,如王炎仍为四川宣抚使兼任兴元府御前驻军都统制,杨朝光仍为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