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3章 太原城没有软骨头 (第2/2页)
狄相公这般做,后果难料。”苏辙还真天生有政治上的敏锐度。 “别管别管,做事做事!”苏轼那是但求行事,不问前程。 狄咏的忽悠大计,由苏家兄弟亲自执行,苏家兄弟现身说法,不外乎几个套路,报效家国之梦想,铁马金戈的浪漫,求个出身的焦虑,外加名额不多的饥饿营销。 还有狄咏三个弟弟的现场鼓动…… 兄弟俩这边在忙。 狄咏那边慢慢就到了太原。 山西这地方,是真好,一路平原广袤,两边山脉相夹,中间一条河道贯穿。 狄咏也一路上不断考察汾河河道,还时不时指点:“此处难行大船,要拓宽……” “此处泥沙淤积,要挖……” “此处河道要改直……” 秘书黄常拿着笔不断记。 狄咏也暗自思索:说起来,汾河流域,泥土流失也严重,归其原因,还是几千年砍伐所致,这煤炭啊,已经刻不容缓了,不论是汾河还是黄河,来日到底是清是浊,这中原大地,生态环境到底怎么样,就看煤炭了。 汾河,会是运河,大同的煤炭,从太原北的汾河上游上船,一路南下出山西,直入黄河河道,从黄河入运河,南北通联,就可以辐射大半个大宋朝,乃至燕云之地,淮河与长江流域更不在话下…… 若是从长江流域换船出海,两广福建,珠江流域,都可辐射。 这是什么节奏?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可不仅仅是能源上的改变,这需要巨量的船只以及从业人员,河船,海船……海船是什么? 这就不必说了。 而且,一旦煤炭推广开来,就不仅仅是大同一地了,全国各地都会开始勘探挖掘煤炭,因为煤炭能卖钱! 越想这些,狄咏越是激动,越是对大同起了挥之不去的执念。 太原通判刘几,先几日到达,此时正在城门之处迎接狄咏,还有太原一众属官。 太原是座大城,更是座坚城,历朝历代发生在这里的战争,当真多如牛毛,也直接导致了太原城墙越建越高。 北宋灭亡的时候,北方大面积失陷,唯有这太原城在金兵围困之下,久久不落,甚至金人与北宋朝廷都谈和了,太原城依旧坚挺不陷,宋朝廷为了议和,还派人到太原城来劝降守将王禀,王禀依旧不降,金国全国之兵,在此孤城强攻八个多月,城内连树皮都吃完了,城内百姓几乎死伤一空,城池才被攻破。 气得金人把王禀的尸体都用马踏成了肉泥。北宋后期的名将种师中,也是在救援太原之时被猪队友坑了之后战死的。种师中种师道,就是种愕的侄子。 说这北宋无勇武?其实也不然,勇武者何其多?却也只是个如之奈何…… 太原这座城,历史的未来,从青壮男儿,到妇孺老幼,都会站在城头上死战不降,一兵一卒,一草一木。 太原城,一座城池的勇武辈!没有一个软骨头! 这里,还是昔日大唐李氏的龙兴之地!佩奇粉嘟嘟的大宋好武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