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51章 怕不怕? (第1/2页)
玉门关,残破了,沙漠戈壁之中,一个城楼,既不显得高大,也不那么威武,皆是土色…… 看得狄咏有些失望,无数史书,无数诗词文章,记载的大名鼎鼎的玉门关,竟是这么一个破败景象。 玉门关两边,绵延不绝的土墙,也是低矮残破不堪,这是什么?这是长城! 玉门关,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万里长城的最西边,是起点,或者也可以说是终点。 狄咏非要到这里来一趟,打马而来。 或者说,这就是狄咏心中那磨灭不了的情怀。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败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不识玉门关外路,梦中昨夜到边城。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就看看唐人这些诗,句句玉门关,没有一句不是关于战争。 这里,真是唐人荣耀之处。 这里,也是狄咏情怀所在。 登上破败城楼,一眼望去,东南西北成一色,灰黄漫天。 王韶是读书人,他太能与此时的狄咏共情了,开口说道:“恩相,这玉门关必然要重建!此事学生定会办妥!” “通商之事,定要上心,万不可为难来往商旅,万事皆要有一个章程!”狄咏点着头,是该重建,因为这玉门关,不仅是关口,是战略要地,更是海关,是关税的重中之重,丝绸之路上所有货物流通,都得在这里交钱! 唐人之强大与富庶繁华,这条路上的贸易很重要。 “恩相放心!”王韶对于狄咏交代的事情,就没有一件是办不好的。 “好了,回去吧……”狄咏转头,从这个观感上让他略有失望的破败城楼上下来,打马,直奔沙洲而回。 沙洲,就是敦煌。 敦煌的石窟,此时早已大规模成型,除了少数后来建造的,其主要的洞窟都已在那里了,与后世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乃至党项人也开凿了不少石窟。 还有无数的历史与人文的宝藏被埋藏在石窟之内,南北朝的,隋唐的,乃至五代十国的…… 其中有大量的经典文献,各种文字的都有,数量之多,不可胜数,几万册,这些宝藏,一直会被埋藏到清末民国,被一个叫做王圆篆的道士发现,然后来了一个英国人,以极低的价格偷走了很大一部分,后来又有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纷至沓来,各种偷,几乎偷光了。 导致后来中国人要研究许多历史,还得到欧洲、日本的博物馆去看资料。 要说此时的敦煌石窟与后世的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此时狄咏看到的石窟,雕像更加精美,壁画更加鲜艳。 狄咏也知道,这里面,某些洞窟里,有无数的珍贵文献。 在一瞬间的犹豫之后,狄咏与王韶说道:“这些洞窟里,有秘宝,一定有,找出来,送到汴京去!” 王韶一脸惊讶:“恩相所言……” “千真万确,你只管找,特别是那些没有壁画的墙壁,好好找。”狄咏为何做这个决定? 因为,他虽然不能保证这些东西找出来之后,还能保存到千年之后。 但他能保证,这些文字珍宝的内容,一定可以万代流传,因为文字,可以转录,可以再记载,再刊印,广泛流传,就不会消失。 这里面还有回鹘文,和阗文,粟特文,龟兹文……等等文字记录,这些文字,在此时研究,很容易破解,因为这些文字还有人在用,到千年之后研究,破解难度极大。 乃至许多汉字文献,在这个时代研究,也比后世要更加容易理解。研究的成果,写出书籍,流传起来也容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