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一十九节 从此朕既国家!(1) (第2/4页)
村落也都听到了声响。 “长城城发生了什么?”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从床榻上翻身而起,打开房门,远眺远方。 若不是汉室有着严格的闾里制度。 所有的居民区,一到天黑就会落闸,严禁出入。 不然的话,八卦党们真有种跑去宫墙下面,围观围观的冲动。 而这也是刘礼和刘富的子孙们选择在平明之前,夜闯太庙,进行哭庙的原因。 假如是大白天,姑且不说能不能进得去。 就算进去了,下场也是恒定的掉脑袋。 没有比刘氏更清楚自己家族做派的人了。 当年,高祖皇帝能对项羽说:请分我一碗,更能毫无顾忌的将自己的妻子儿女,统统推下车,丢给项羽。 子孙后代,哪怕不如祖宗。 也绝对不会受任何人的要挟。 而选择在平明之前,进入太庙,则将风险降到了最低,也给了天子和自己都留了后路。 只要事情能够得到解决,天亮以后,朝廷完全可以发布诸如天子夜谒太庙这样的新闻来堵天下人的嘴巴。 最多,最多,民间的八卦党们能多一条议论和编排的趣闻。 此刻,听到了天子车驾到来的动静。 太庙正厅之内的十几位元王子孙,立刻就按照计划,匍匐在地上,用尽全身的力气,放声痛哭。 太庙的庙堂上,烛光绰绰,供奉在太庙正中的高座之上,用着木架支撑的太上皇衣冠空空如也,宽大的袖袍,舞动的九旒,无风自动。 仿佛那位驾崩数十年的刘氏先祖的灵魂,正从九泉归来,冥冥垂视着自己的子孙后代。 庙堂内外,数十位手持长戟和斧钺的甲士,如临大敌一般,将武器对准了庙堂正中的元王子嗣们。 这些都是保卫太庙的武士。 基本都是贵族士大夫的后代。 汉家制度,封君以上及两千石,都需要奉献子侄给祖宗的宗庙值守一到两年,以此完成自己的人臣义务。 而他们今夜无疑已经失职了。 按照制度,只砍他们的脑袋,已经是皇恩浩荡! 几个庙祝官和庙祀官,脸色苍白,浑身发软的看着这一切。 尽管他们恨不得马上下令,命令庙堂卫士,将这些贼子杀光。 但他们不能。 祖宗宗庙,神圣而严肃。 别说是血渐庙堂,便是入庙之前,没有沐浴斋戒,宁心静神,祛除内外污秽。 也是对祖宗神明的大不敬。 庙堂溅血,更是对列祖列宗的亵渎。 会让祖先的灵魂发怒,并拒绝接受血食和香火。 特别是在汉室,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所有在场或者不在场的太庙工作人员和其家族,全部都要掉脑袋。 ………………………………………… “刘道!” “刘登!” “刘固!” 刘彻走下撵车后,就对着太庙内喊话:“朕已至此!” “尔等若还有半分人臣之心,孝子之意,还念半分元王之德……”刘彻正义凛然的说道:“就立刻给朕滚出太庙,休要惊扰太上皇!” “太庙一草一木,若有半分损伤,尔等都是获罪于天,将使元王、夷王之德,一朝丧尽!” 刘彻的话,清清楚楚的传到了太庙之内。 片刻后,就有三位身着素服,全身带孝的贵族男子,一步一跪,来到太庙门口。 数千把武器,立刻对准了这三人。 明晃晃的刀枪剑戟,将他们包围。 只要稍有异动,立刻就能将他们砍成肉泥。 当然,这样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太庙前后,都是不能见血的。 见血则等于亵渎祖宗神灵! 哪怕是当年诸侯大臣共诛吕氏,面对一些逃进高庙和惠帝的诸吕党羽,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通过围困和心理攻势,劝说和威逼他们出降。 没有人,甚至连皇帝也承担不起宗庙溅血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