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一十五节 哭庙 (第2/4页)
但宗周的诸姬和天子以及诸侯们,却靠着一点一点的努力,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春秋之上,记载了无数次的宗周天子和诸侯们的对外战争。 甚至,还有天子死在御驾亲征的路上。 至于诸侯们,战死沙场的列国诸侯,不知凡几。 以史为鉴,方知兴衰。 扬长避短,取用于当世,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当然,刘彻并不能确认这刘非是真想当一个锐意开拓的刘氏诸侯王,为子孙后代奉献自己的青春。 所以,刘彻就笑着道:“常山王有这个锐意开拓之心,朕甚嘉之……不过……” 刘彻话锋一转,说道:“赵国如今再非前线了,赵国也再非战区!” 这确是事实! 马邑之战标志着汉家从战略防守,走向了战略进攻。 匈奴人但凡有脑子,就不可能再大举入侵了。 因为,马邑之战告诉匈奴人,深入汉地,随时可能被包饺子。 这样,燕赵就从前线变成了后方。 刘非闻言,微微一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刘彻却是拍拍对方的肩膀,说道:“常山王若真有报国之心,开拓之志,朕在将来,便以王为蒙王!” “蒙王?”刘非傻傻的问道。 “嗯!”刘彻拉着刘非的手,道:“以旧秦之九原郡、河套及阴山一带,立为蒙国,以王王之,坐镇河套之上,威逼河西,进取草原!” 刘非听了,眼前一亮,忙不迭的点头,欢喜的拜道:“臣弟愿为蒙王!” “萌王……”刘彻在心里也乐了。 在河套及河西地区的关键位置,放上一个诸侯王,至关重要。 一个刘氏宗室坐镇于此,就可以保证河套和河西地区,永为汉土。 为了保住自己的封国和社稷,诸侯王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的。 而且,一个刘氏诸侯王,尤其是皇帝的弟弟亲自坐镇当地,可以有效的对当地进行开发。 诸侯王们开发自己的国土,可比官僚用心多了。 譬如朝鲜君刘明,在朝鲜干的就是官僚们好。 朝鲜被纳入中国版图不到三年,现在,朝鲜王国就已经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尽为华夏衣冠。 过去的夷狄之礼,落后的部落制度,统统荡然无存。 今天的朝鲜王国,变成了三郡二十五县的中国诸侯国。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官僚治理地方,会磨洋工,更会出现得过且过,不敢下手的官僚毛病。 对官僚来说,保住乌纱帽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他们不敢对当地的原有的土著和部落下死手,就怕激化了局面,出了问题,上面追究。 所以为了维稳,他们必然对当地的宗族和土著妥协。 但诸侯王不同。 分封给他们的土地,在他们眼里就是自己的了。 自己的地盘上,居然还有人敢反抗,敢作死? 别的先不说,灭了再谈其他的! 而且,他也有这个底气和背景来做这些事情。 像刘明在朝鲜为君三年,前后杀了三千多人。 基本都是企图对抗他的‘仁慈统治’和‘王化’的旧贵族和旧部族。 刘明模式的成功,给了刘彻继续推行相关模式的信心。 放一个刘氏宗室到未来的河套与河西走廊之间,统治广大的阴山地区,成为了刘彻既定的国策。 如今刘非愿意去做这个萌王,哦,蒙王,也算了了刘彻心头的一个问题。 但刘非却更高兴。 对他来说,打仗的兴趣,高于一切。 只要有仗打,诸侯王都可以不当! “寡人回国之后,马上就要准备未来移封之事!”刘非搓着手在心里想着。 他当然不可能单匹马一个人过去称王。 而刘明之国朝鲜,也给他做了个很好的榜样。 “钱粮与人才,都要开始储备了……”刘非在心里想着:“寡人要节衣缩食,励精图治,争取更多的人才和百姓归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