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零九节 换俘(2) (第3/3页)
“你们得意不了多久的……”中行说在心里发誓。 他在北海的冰天雪地里,一直强撑着不死。 就是因为仇恨在支撑。 “在死之前,我定然让刘恒和他的后代知道,他们做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 换俘仪式依然在继续。 汉匈双方押解而来的俘虏,都被驱使着,列队来到两军之间的中央。 “开始吧……”魏尚挥了挥手说道。 “好!”兰陀辛也点点头。 两边的战俘开始交换。 以十人一组,进行交接。 所不同的是,汉军这边,接回一批同胞,立刻就有军法官和文吏上前询问姓氏和籍贯。 在他们的身后,十几辆满载了户籍文档的马车,按照着年代和地域,逐一排列。 一旦得到战俘的姓名和籍贯,军法官和文吏马上就开始去所在马车查找档案。 “袁处,北地郡富平县道尺乡左亭!” 袁处面对着前来询问自己的姓名和籍贯的官吏,结结巴巴而紧张的说出了自己记忆里的家乡。 “北地郡富平县档案!”两个官吏立刻就大声喊着。 随即,数百个沾满了灰尘的竹简,被人推上前来。 只过了一会,就有人喊道:“找到了!” “袁处!富平道尺乡左亭人,身高七尺五寸,微胖,面须白……年二十,为乡卒……太宗皇帝十六年,为匈奴所掳……”一个文吏大声说道:“父袁道,卒于元德元年春三月!兄袁直,道尺乡游徼也,仲兄袁逢,先帝二年,死王事,从弟袁懿……羽林卫左队队率!”wap..OrG 然后,这个文吏就捧着那个户籍档案的竹简,走到袁处面前,看着他的模样。 户籍档案上,清清楚楚的记着,这个叫袁处的人,身高七尺五寸,微胖,面须白,出生于吕后时期,掐指一算,到今天也才三十来岁。 在汉室,三十来岁的壮汉,正是虎背熊腰,正当壮年。 但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驼背弯腰,满脸的伤疤,甚至左手有几个手指不翼而飞。 怎么看都不像那位入伍时记载的身高七尺五寸,微胖,面须白的乡卒。 见此情况,这文吏拿着档案走向一个看起来级别比较高的官员身边嘀咕几句。 那官员闻言:“袁懿啊,袁子美?” 他是兰台尚书,而且是尚书令汲黯的亲信,对羽林卫内部的那些中高级军官,也基本有些印象,甚至打过交道。 “既然如此,将其送去长安,让袁子美来辨认吧!” 袁处无疑是幸运的。 他的家人和家族都还在。 而且混的不错。 但更多的人,却没有这么幸运了。 “杨野……您的家人,都已经没于匈奴入侵……” “张志……汝妻带着孩子在十余年前改嫁了,目前查无所踪……” 一个个坏消息,让许多人痛哭流涕。 这个时候,就有着专门负责收容和安置他们的云中县县令出现了。 “诸君请节哀……” “当今圣天子在位,嘉大惠于天下,天子命吾,收容、善待诸君……”云中县县令说道:“吾县之中,正巧还少些看守官衙门户以及打理官田之人,诸君若不嫌弃,可以先行止吾处安顿下来,再计较其他……” 当然了,也有更幸运的人。 譬如某位归来的战俘,在刚刚说出自己的名字时,他对面的那个接待他的文吏立刻就列流满面的跪下来,拜道:“叔父大人,请受不孝侄儿一拜!” 而那个战俘也是浑身一战,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面前的侄子,垂然泪下。 魏尚骑在马上,看着眼前的这一暮暮悲欢离合的景象,眼眶也有些湿润了。 他已经老了。 再过两个月,就将卸任云中,归养家园,颐养天年。 在卸任之前,能看到那些因为战争而被掳被劫的同袍手足归来。 这对他是莫大的安慰。 但是…… 这还不够! 匈奴人还未付出代价,还未遭遇到对等的报复! 所以…… “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百年不迟!”(未完待续。)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