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九节 封禅博弈(1) (第2/3页)
这就叫做天子口含天宪,一言以做天下法。 而具体到官员士大夫个人身上。 他们中的精英,更是将个人、家族、理想、抱负分的很清楚。 自己是自己,家族是家族,理想是理想。 嘴炮的时候,人人都是冠冕堂皇。 但实际行动就…… 就像现在,袁盎一边感慨着:将来不义之战恐怕将兴盛……一边悄悄的将自己的子嗣,推上‘不义之战’的前线。 看似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 将此事放下,将袁盎从怀里取出一封信,拿着在手里,仔细翻看。 这封信,显然已经被他翻阅过无数次了。 就连信纸都已经邹巴巴的,连颜色都已经略显泛黄了。 将信在手里反复翻看,袁盎似乎想起了什么,终于下定决心,让人取来笔墨,然后提笔挥毫,在信上写了起来:江都太傅牛马走袁丝,再拜言:兄长狭吴楚之功,以立为相,受命先帝以佐陛下…… 毫无疑问,这是一封写给丞相周亚夫的私人信件。 袁盎写的很慢,也很吃力。 足足两个时辰,几经修订与增删之后,才最终定稿。 袁盎将这封书信抄录一遍,然后用一个竹筒密封起来,然后交给自己的管家,说道:“即刻发长安,投拜长平侯府,得丞相回信,立即回返江都!” “诺!”袁盎的管家是追随了他三十年的老人,是绝对可靠和信得过的忠仆,他闻言立即将竹筒揣入怀中,消失在夜色之中。 “也不知,丞相能否看懂……”袁盎揉了揉太阳穴:“但无论如何,我已将意思告之他了……” 然后,他复又拿起那封邹巴巴的信件,看了一遍,嘴角冷笑着:“礼乐崩坏啊!礼乐崩坏啊!” 烛光摇曳之间,信件的抬头,一行竖排的文字,赫然在目:奉祀君牛马走孔忠,敬拜江都国太傅丝公…… “连孔子嫡系都会拍马屁了……”袁盎拿着那封信件:“而且还是如此这般的阿谀奉承!” 只是…… 在袁盎看来,这个马屁,拍的好,拍的妙! 无论当今吃与不吃,对自己和其他旧官僚旧贵族,都是有好处的。 袁盎抓起这封信,将它投到火盘中,看着它燃烧殆尽。 熊熊的火焰里,信纸渐渐变黑,恍惚之间,有两个字在火焰里若隐若现:封禅! ……………………………………………… 刘彻半闭着眼睛,坐在他平时最爱的一个秋千之上,微微张开的双眸之中,有些杀气腾腾。 “这些家伙,将朕当成谁了?”刘彻将一封绣衣卫的密奏拿在手里,把玩了起来:“秦始皇吗?” 当年秦始皇并吞六国,建立不朽伟业。 自然而然就膨胀了起来。 于是,他在儒生们的忽悠下,于称帝后的第三年,东巡郡县,封禅泰山。 而出巡这种东西,跟一些游戏一样是有毒的,是会上瘾的。 在尝过了巡视天下,万民臣服的威风后,秦始皇从此沉迷其中,之后不断东巡,甚至驾崩于东巡之路。 到了秦二世时,二世也被儒生们忽悠,封禅泰山。 然后呢? 等秦国覆灭,猜猜看,儒生们怎么评价被他们忽悠去封禅的秦始皇的? 说他去封禅泰山,前脚还是艳阳天,刚刚上山就是暴风雨。 指着鼻子骂人家不得天命,天故以此罚之! 按照史记记载: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 但问题是,既然不得封禅,那么是谁给秦始皇整出来的那一整天原汁原味的周代封禅礼与祭祀礼的? 总不能说秦始皇生而知之吧? 而除了儒生,谁能清楚这些复杂的周礼? 而史书之上的事实也证明了,确实是儒生帮着在搞。 譬如,二世元年,秦国最后一次封禅,就是在儒生们的帮衬下搞定的。 等到秦亡,这些家伙翻脸不认人,痛骂秦始皇‘焚书坑儒’,用尽一切可用的词汇,将秦国形容成一个浑身上下根本没有一点好的,坏的脚底流脓,口舌生疮的暴政政权。 但问题是…… “究竟是谁怂恿秦始皇东巡封禅,又是谁怂恿二世封禅的?”刘彻嘴角冷笑着。 当然,现在,秦朝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