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五节 风起南国(2) (第1/3页)
刘阏此时的自我感觉是非常好的。 他在江都为王四年有余,虽然本身能力可能不突出。 但是,前后辅佐和帮助他的,却都是当世有数的长者! 先由冯唐、张释之,后有卫绾、袁丝。 除此之外,作为当今最亲的手足,江都所获得的政策和优待也是最多的。 时至今日,江都国已然成为这东南之地,最富庶的王国。 民间甚至有民谣传唱:小邑犹有万家藏,稻米流脂粟米白…… 士林舆论也对他这个大王大为称颂,认为他是‘贤王’。 在这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中,刘阏当然是难免膨胀起来。 毕竟,他今年尚且不过二十岁。 那里经得起这样的鼓吹。 听着袁盎的奉承,刘阏更是得意不已。 只是,想起自己的皇帝大兄,他微微一缩脖子。 他胆子向来不大,甚至是诸兄弟里面最小的。 更何况,不久前,济南王刘辟光的下场吓死了几乎所有汉室诸侯王。 没看到,连庐江王刘勃都老实了吗? 只是…… 邯郸的诱、惑,让他难以自抑。 他很不喜欢江都,尤其不喜欢广陵。 这里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以及气候,让他有些难受。 他的心,一直在往北边飞。 倘若赵王人选早已确定,他大概早就死心了。 但偏偏,邯郸王宫,长久无主。 这让他如何能按捺得住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思乡之情? 他将身子微微前倾,看着自己身前的袁盎。 “太傅……”刘阏缓缓开口,试探着问道:“以公之见,赵国社稷,当谁主之?” 虽是试探,但言语之中,却有着舍我其谁的气势。 刘阏也确实觉得,诸兄弟之中,除了他,没有人有资格再能为今上坐镇邯郸,监视赵国,居高临下,鞭策齐鲁了。 他将视线移向车帘之外。 道路两侧,渠道交错,流水潺潺。 有些地方,甚至还有水车矗立。 遥远的地平线上,炊烟袅袅,有鸡犬之声相闻。 虽是冬日,但这旧吴之地,却依旧生机勃勃。 数不清的百姓,跋涉在江水之中,行走在田野之间,或忙着清理河道淤泥,整修渠道,道路、桥梁,或是在拖拽船舶,牵引巨木。 而在视线所及之外的江都国各个城市,繁荣昌盛,秩序井然。 甚至,连一个乞丐也没有了! 江都,成为了关中之外,当今天下第二个在全境之内消灭了乞丐的福地。 这是以前吴王刘濞也办不到的事情! 现在,却在他手里办成了! 虽然,这些事情,其实他什么力气也没出。 都是冯唐和张释之在的时候制定和规划的,甚至,干脆就是中央下来的官吏在督办。 他这个大王,所要做的事情,不过是点头同意而已。 甚至…… 连反对的意见,也不许提!.ZWwx.ORG 但这并不妨碍刘阏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袁盎当然听得出刘阏话语中的意思,也能明白,这位大王的想法。 在袁盎看来,这位汉家的江都王,其实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他被自己的兄长远放到这东南之地。 倘若那位兄长不闻不问,甚至哪怕冷淡一些,或许他都会认命。 但偏偏,当今那位,对自己的这个弟弟,简直是好的有些过了头了。 一年四季,从长安来往江都的使者络绎不绝。 他们将皇帝哥哥的关怀与赏赐,带来东南边陲。 甚至每年都会诏回江都王,慰留长安往往半个月,甚至月余时间,直到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开始上书,请求江都之国。 当年太宗对待淮南厉王,先帝恩遇梁王,也不及此。 这难免会让江都心里产生些不该有的期待和不该有的奢望。 讲道理的话,假如是过去的袁盎,他大抵会极力劝谏,陈述厉害关系,打消自己君王的企图和念头。 但是…… 现在,袁盎自己也想回到长安,回到权力中心。 他还想与晁错,继续再战三十年。 为了能够回到长安,袁盎不惜一切。 而眼前这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