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七百九十四节 动员(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九十四节 动员(1) (第3/4页)

过两千年,在中国也是镜中花水中月,领导一个电话,比法律有用多了。

    在中国,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才是永恒的主旋律。

    窦婴这样苦苦哀求,若刘彻都不肯给面子。

    那传出去,舆论界肯定要炸锅了!

    当年,太宗皇帝严格执法,赐死了自己的亲舅舅枳候薄昭,结果被人喷到现在。

    在可见的未来,依然会被人喷。

    弄死淮南厉王,更是洗不掉的污点。

    可能对后世来说,灌夫这样的罪行,就算枪毙一万次,也该!

    但在此时,以现行的道德和伦理价值观来看,尤其是士大夫们的眼光来看灌夫犯罪,固然当死,但是,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计,为了大局,放他一马也是应该。

    更何况,还有窦婴求情!

    窦婴是谁?

    刘彻的表叔,太皇太后的亲侄子,还曾经帮着刘彻稳固了储卫。

    若刘彻连窦婴的面子都不给,传出去,士大夫们恐怕会嚷嚷着‘果然刻薄寡恩’。

    这倒是没什么,关键是,有了这个事情后,以后谁还给老刘家卖命当忠臣啊?

    大家跪舔皇帝,不就是为了皇帝能在关键时刻拉兄弟一把吗?

    皇帝要是一切都公事公办,那还跪舔他做毛?

    “朕就给大将军一个面子!”刘彻闭上眼睛,哪怕是皇帝,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也需要对现实妥协,毕竟,地球不是围着皇帝转的。

    “但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刘彻冷声道:“削除一切爵位官职。废为庶民,永不录用!”

    “这样的将军,吾不需要!”刘彻一挥袖子,背身而去。

    什么戴罪立功?

    留着这样一个残暴的将军继续去祸害百姓吗?

    让你窦婴继续给他撑腰,让他家的子弟。去祸害颍川郡吗?

    刘彻一句‘吾不需要。’等于将灌夫的仕途和前途,判了死刑。

    灌夫,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这辈子,他就只能在窦婴门下混吃等死了!

    ………………………………………………

    翌日,当长安城的百姓从睡梦中惊醒的时候,他们愕然发现,整个城市,已经变成了一个军人的城市。

    “快快快!”武库的大门,被几十名士卒拉开。露出了储藏在里面的无数兵器甲胄。

    成捆成捆的弩箭,被人装上马车。

    一柄柄的手弩,被装载到车厢之中。

    很快,从武库直到灞桥,数百辆运输军械的马车,排成了一条长龙,以至于堵塞住了某些交通。

    而在城市的闾里,一个个官府的差役,穿街入巷,敲开许多人家的家门。将一张张加盖了官府印章的公文,交到了这些人家的家主手中。

    这些公文上,用着楷体书写整齐:某闾某户男某某,奉丞相之命。征尔从军,请于今日午时,至南军某校场报到!

    这些都是被征调的民夫,作为给大军输送和保养各种后勤物资和军械。

    而在城外,更大的规模征调,也在进行。

    要维持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在高强度的战争环境下作战。至少需要两倍以上的民夫负责各种杂事。

    于是,无数妻子,开始默默为丈夫打点行装,无数的母亲,急忙为儿子准备远行的干粮,无数的兄长,将之的弟弟妹妹叫到身前,叮嘱家里事务。

    关中人对这种作战动员,一点也不陌生。

    相反,他们非常适应这样的节奏。

    从商君开始,关中大地上生活的百姓,就已经习惯了将自己的亲人送上战场。

    对关中人来说。

    军中自有颜如玉,军中自有黄金屋。

    从军,哪怕是当一个民夫,也可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只需要一个机会,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能获得一个军功。

    自己和家人甚至子孙后代的未来,就将彻底改写。

    所以,没有悲伤,也没有不舍,更加没有撒泼打滚,死活不去。

    妻子为丈夫系上配剑,背上弓弩,含情脉脉的叮嘱着:“夫君此行,无忧家中,妾自会照看好家中父母与诸小子,只待君归!”

    老父亲持着拐杖,教训着儿子:“且当见机行事,若有机会,当速执之!”

    儿子叩首而拜:“诺!大人教诲,小子铭记于心,若遇北虏,必取其首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