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四节 乌孙的忧虑 (第1/3页)
当第一批乌孙人从新化被护送到长安的时候。 关中的考举,已经落下帷幕了。 今年的参考士子,再次破记录。 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一万七千人! 几乎涵盖了当前天下所有郡国,甚至,还首次出现了朝鲜、韩国和真番的士子参考。 韩国和真番来参考的士子,总数大抵在百人左右。 基本都是其国内的贵族子弟。 甚至,还有两位王子赫然在列。 显然,他们也不是想要来当官的,而是来镀金的。 然而,这些士子却在长安惨遭滑铁卢,将近百人参考,能通过最后一轮的,只有一个人…… 然而,真番与韩国的士子依然为此非常兴奋。 零的突破啊! 自己国家里,居然能出一个在汉朝也属于精英才能考中的考举第三轮的人物! 真是值得庆贺! 所以,真番王子刘世忠跟韩国王子萁宋,在放榜后,干脆就将长安的花街给整个包了下来。 一出手就是千金的大手笔! 让长安百姓看了,真是惊叹无比。 “真番人跟韩国人,好像以前是出了名穷光蛋吧?”有熟悉情况的人在得知了这些事情,一脸不可思议。 “人家以前是穷啊……” “但现在可不穷!” “怀化那边都有金沙河了,这真番与韩国人境内,岂能没有金矿?” 很快就有其他街坊插嘴,各自脑补起了情况。 经过几轮宣传后,关中人,基本上不分老幼妇孺。都知道了,怀化那地方,真正的属于人在家里坐。天上掉馅饼,只要张嘴就能吃饱的福地。 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人家没得吃了,往家门口的小溪里一伸手,就能捞回几十斤鱼。 想吃肉了,在山脚下设个陷阱,第二天早上,就能拖回几只傻兔子。 甚至,守株待兔的成语,在怀化那边。已经不是笑话,而是事实了。 虽然,大家在心里面,对这些传言,都有所疑惑。 但事实,却一次次的打脸。 旁的不说,单单是每隔七天,怀化郡就必然会向长安,送来数千石的各种物资。 晒干的鱼干,整车整车的。码的满当当的,一送就是十几辆大车。 硝制好的各种皮毛,也是满载车厢。 更有许多沉甸甸的金块。压在了车厢之内。 现在,这每隔七天,就去城门口围观怀化输送长安的物资,都成了长安某些八卦党的日常了。 错非,大家真是舍不得这长安的户口本。 早就跑去怀化,发财去了。 即使如此,也有许多年轻人,毅然下定了决心,踏上了前往怀化的道路。 于是。在长安人的思维里,怀化既然这么富饶。那么,真番跟韩国。应该大抵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于是,这两国王子,一掷千金,也就可以理解了。 然而,只有一些官吏和少数商人,才知道,其实真番跟韩国,依旧是哪个穷光蛋。 但两国的王室和贵族,却已经发达致富了。 皮毛、奴工和人参。 一同构成了真番与韩国对怀化的三大出口创汇拳头产品。 这两国的王室和贵族,将自己国内的奴隶,在保留了部分维持耕作的人员后,几乎全部组织起来,到了朝鲜和怀化,承包工程。 堂邑候世子跟朝鲜君刘明,就是他们的头号客户。 仅仅是劳动力输出一项,在过去半年,真番和韩国两国的贵族和王室,就起码入账数千金! 此外,皮毛、粮食以及人参的出口,也为两国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再加上这两国国内,本来也有一些金矿在开采。 虽然产量比较小,但一年也有个几百金。 两国王子在长安斗富算什么? 现在,他们在安东都护府内的斗富和炫富,才叫夸张呢! 真番王刘忠汉这边要投资五千金,兴建小长安。 隔壁的韩王萁准,就喊出了以万金筑城的口号! 沧海君金信,则更加夸张。 人家干脆在新化城外的山陵之间,仿照中国的诸侯王,给自己凿山起陵。 规格和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