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四节 统一战略 (第2/3页)
动的更加厉害起来。 是啊,朕为天下之主,安能坐视山河破碎,生民受苦? 朕受命于天,天降大任于朕! 国家都不能统一,还谈什么并有印度,横跨亚欧? “是时候,恢复闽中旧郡了”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兵进入福建,削平一切越人诸侯,建立闽中郡。 至此,秦的统一大业宣告完成。 大秦帝国,开始统治几乎所有自古以来,诸夏先人曾经到达过的地区。 秦的黑龙旗覆盖了几乎全部的诸夏文化圈。 可惜,这个统一是短暂的。 随着一代雄主秦始皇暴毙于南巡路上,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一声怒吼,不可一世,强大无比的秦帝国,轰然倒塌。 其后,汉室虽然建立,但国家依然处于分裂的状况。 刘氏花了六十年,休养生息,到今天,随着国力和军力增强,统一的呼声,再次响起。 当然了,诸夏民族,从来不讲什么统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根植于骨髓和血脉深处的潜在意愿,会驱动所有但凡稍微有点志向的中国皇帝,去征服和扩张他目光所能到达的一切能种田耕地的地方。 刘彻一直就认为,错非有个喜马拉雅山在拦着。 汉唐之时,中国大兵早就去印度次大6教化淳朴善良的印度人民,将中国天子无微不至的雨露恩泽施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三哥们。 轻轻的在地图上,抚摸了一下闽越的疆域国土。 刘彻就下令道:“命令绣衣卫以及江都国官吏,给朕不惜一切代价,探知所有闽越国中消息,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闽越贵族!” 比起南越。闽越无疑就很好对付了。 因为,在事实上来说,闽越王国,是因为有了刘邦的册封。才得以建立的。 闽越的先王,无诸,当年不过是长沙王吴苪手下的一个马仔。 错非刘邦看得起,赐其王号,不然哪来的闽越?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闽越又比南越难对付。 因为当地汉化程度很低,对中国王朝的向心力,没有南越这么强。 最起码在南越,赵佗的治理下,过去的百越贵族的汉化程度都已经非常高了,南越全国更是依照秦制,实行了郡县制。 但闽越就不同了。 一堆的部族领贵族,这些部族领,有的汉化程度很高。 像王族以及那几个曾经来长安朝觐过的实力派。就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本身对中国典故和文化,了解也很深,甚至他们自己就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但也有不少,大字不识一个,完全没有什么诸夏概念,只想着自己称王称霸的部族领。 所以,南越跟闽越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无论是汉军打进去,还是南越王臣服,只要中国官员和军队过去了,南越全境。就能宣布成为汉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地的百姓无分汉越,马上就能给长安纳税服役。 但闽越就不同了。 汉军想消灭闽越政权容易,南越兵和江都、会稽兵就可以了。 甚至,可能会是一场类似武装游行的进军。 但想要完全统治当地,就困难无比了。 秦王朝鼎盛时期,尚且被闽中郡糟糕的治安和此起彼伏的动乱搞得疲于奔命。 而历史上武帝对闽越和南越的军事行动。最终也变成了两个模板。 消灭南越王国后,汉室就在南越全境立即实行了有效统治。 而闽越虽亡,但维持费劲,山沟沟里的闽越部族,根本就不鸟长安的命令。 最终,武帝不得不干脆放弃福建,将闽越贵族和人民,迁徙到淮泗地区。 这就是为什么,刘彻一直觉得,三越问题是政治问题,而非军事问题的缘故。 如今,南越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闽越问题,则需要抓紧了。 拉拢闽越贵族,同化当地部族,同时,密切留意闽越国内变化。 一旦有机会,马上就派军队护送骆郢国即位,将这个刘彻培养的亲汉派扶到台上。 当然,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 刘彻对骆郢也不是百分百相信。 所以,还得找几个备胎,一旦骆郢不听话,随时就能换掉。 刘彻正考虑着闽越问题的时候,一个宦官进来禀报道:“陛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