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零五节 淘金浪潮(3) (第3/3页)
:“以薄世报告的含金量跟金砂比例来看,在最初的十几年,每年都应该可以出产数千金甚至两三万金的砂金……” 这还是目前淘金技术跟水平落后的缘故,你要是上了后世的大型机械,一年不弄个十几吨甚至几十吨,怎么好意思出门见人? 后世的毛子,可是在远东,每年出产七八十吨的黄金。 这还是毛子采了无数年后的结果。 即使是数千金,这也是一笔让刘彻都有些坐立不安的财富。若是数万金,已经足够刘彻为了这笔财富,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远征了。 不会有人不爱黄金。 尤其是目前的时代,作为唯一的上币,最坚挺的一般等价物。 黄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币值。 而在于它决定的国家货币健康之上。 一个每年都能稳定出产数千金甚至几万金的矿藏,已经足够刘彻为此付出每年几千人的死亡名额了。 因为,有了这笔财富,汉室的经济就很更健康。 更可以依托这笔财富,进行金融改革甚至实行金本位。 这笔财富是如此的诱人,以至于刘彻几乎都按捺不住要将它收归国有,纳入少府掌握的冲动。 而这样做,在目前,是完全没有成本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理论上,别说金矿了,就是你家后院的野草跟木柴,都是皇帝老子的私人财产。 从法律上来说,这些东西,不过是老刘家大发慈悲,批准天下百姓取用的。 但,刘彻强行按捺住了自己的冲动。 “与国土相比……”刘彻在心里告诉自己:“财富、黄金,算的了什么?连冒顿一个夷狄的酋长都知道,黄金可以放弃,女人可以不要,宝马也能送人,但是,独独,国土不能谈判,也不存在谈判的余地!” “朕又岂能不如冒顿?”刘彻拿着薄世的报告在心里说服自己。 在他眼里,这个被发现的疑似老沟金矿的河谷,是一个能够帮助他,在最短时间内消化和控制新入手的数千里国土的关键。 “一个老沟金矿,就足以让人发狂了……”刘彻很清楚,如今天下,对黄金的痴迷究竟有多疯狂。 譬如说,司马相如的好基友,也就是历史上跟司马相如演双簧,骗了卓文君的那位临邛县令王吉吧。 此人在历史上的活跃时期非常长,几乎贯穿了武帝朝至宣帝时期。 活的非常久,甚至留下了‘王阳在位,贡禹弹冠’的成语。 甚至还有‘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这样的佳话。 但是,王吉年轻的时候,他最出名的故事,却都不是这些,而是他在长安的时候,被几百个游侠围观的故事。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当时,王吉应好基友司马相如之请,来长安游玩。 这时,王吉已经薄有微名了。 长安的游侠们也听说他的名声,但为什么还要围观他,甚至弄得京兆伊都不得不出动呢? 答案是,游侠们觉得王吉传说一向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但是,他乘坐的马车富丽堂皇,高端大气上档次,列侯也不如。 他穿的衣服,华丽奢侈,就是两千石也没他这么气派。 那么问题来了王吉他一不贪污,二不玩阴的,名声大大滴好,他的钱哪里来的? 正所谓‘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然后‘俗以为王阳能作黄金’。 都以为王吉学会了炼金术,能点石成金了。 所以,游侠们希望,王大哥不要吝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带着大家一起发财嘛。 这个故事被记载在汉书中,成为千古疑案。 不止民间对黄金疯狂,皇帝老子也不例外。 历史上,武帝喜方士,除了希望能长生不老外,就是想靠方士们炼金成功。 大骗子栾大就抓住武帝这个心理忽悠他‘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根本不懂化学的武帝被栾大忽悠的连女儿都嫁了,成了史上第一大冤大头。(未完待续。) ps:等下还有一更求~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