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五十六节 【南巡】(1) (第3/4页)
这固然是保守主义在作用,但未尝没有马政不给力,国家根本无马可用的问题。 直至刘彻老爹上台,才大力营造马苑。 史载,景帝统治期间,总共新建了三十六处马苑,国家养马数十万匹。 而在这之前,汉家的战马,向来就是老大难问题。 如今,刘彻老爹早死,其主要的政绩,三十六马苑,只有四个得以兴建,总计养马数量,不过三四万匹而已。 刘彻即位三年来,倒也加快了养马速度。 但库存马匹数量,也不过十万匹上下,每年最多只能供给军队战马万匹左右。 这无疑是不行的。 而且,少府的官僚系统积重难返,很难快速的响应,又给马政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掣肘。 因此,刘彻决意改革马政,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到太仆,使之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度。 但少府却是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刘彻自己也不会煞笔到了将算赋的资金使用权,从少府划归到外朝一个没有钱的皇帝,还不如一个傀儡。 所以,刘彻就把少府跟太仆衙门叫到一起,让他们组织一个类似委员会的机构,专门审核和批准马政资金,并接受刘彻的领地。 刘彻以天子的威权,亲自下场,勉勉强强的按着少府和太仆同意了这个要求。 但随后的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太仆说,既然国家马政,是俺们负责,那这个机构,就应该是俺们做主,少府你只管出钱就行了。 少府回以四个字:干汝娘亲。 然后就打起来了。 然后,会议就被武力暂停。 一连三天,会议最终都是以扯皮开始。互殴结束。 太仆袁盎跟少府刘舍都在斗殴中被人揍的鼻青脸肿,衣冠不整。 看了三天戏。刘彻算是看明白了。 无论少府还是太仆,都不希望改革。 为什么? 因为改革会破坏现有秩序。导致很多人的利益受损,尤其是马政系统这样庞大的,复杂的,各种利益集团盘根错节的系统。 没有什么贵族官僚,敢以一己之力,来对抗整个系统上上下下的利益集团。 所以,他们干脆就以这个办法来拖,拖到实在拖不下去,让人无话可说的时候。他们就会顺水推舟,达成妥协。 这样,他们就完美的将锅甩给了刘彻这个皇帝不是我们不给力,实在陛下压力太大,不得不如此。 好嘛,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深入到马政的敏感地带和核心问题呢! 这少府跟太仆,都已经用这样的方法来拖延了。 “若朕要动‘复马令’你们还不得跳起来?”刘彻腹诽着想道。 照现在这样的进度,刘彻觉得。要是让这些官僚继续扯皮下去,可能到明年这个时候,也未必能讨论到具体的马政措施和制度革新之上。 所以,刘彻决定。甩开这些官僚。 “准备好车马和仪仗,明日朕将巡幸骑马和承华两厩,传书给丞相和御史大夫还有执金吾。命令他们明日陪同朕一同考察,汉家马政!”刘彻对着王道下令:“命丞相等。不可将朕将巡幸之地泄露!” “诺!”王道领命下去。 ……………………………… 翌日,刘彻的天子车驾。在元德三年的新年,第一次驶出未央宫。 随后,丞相、御史大夫与执金吾,相继率领自己的主要官员和属官各曹千石以上属官随同。 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出现在御道上,立刻就吸引了全城的注意。 天子大朝仪后,第一次巡幸,所代表的含义,使所有人都不敢松懈。 而天子仪仗出了御街后立刻直奔骑马厩,则让无数人立刻嗅到了一股诡异的味道。 汉家自定鼎以来,整个马政系统,就分为了两个部分。 其一是专门给皇帝、皇后、太后、皇子和百官公卿服务的内厩。 内厩在长安城中,内厩所养的马匹,基本都是给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