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六百四十二节 庙算(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二节 庙算(4) (第5/6页)



    这让汉军高层真是哭笑不得。

    思想和作战思维的转变,目前来看,汉军依然是任重道远的。

    明年,武苑开门,周亚夫就准备在武苑里着重谈一下这个问题,同时提拔一些有见地有见识的年轻军官。

    军官的思想问题,可以通过武苑培训解决。

    但士卒的作战习惯和战术素养,就不是靠培训能解决得了的。

    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汉军士卒在入伍前。压根就没骑过马,即使是汉室骑兵的发源地,北地三郡(陇右、代、上)这个情况也很严重。

    不然,太宗皇帝也不会规定,北地骑士。待遇与三老、吏员相比了。

    目前的情况是。汉室严重缺乏合格的骑兵教官,尤其是经验丰富,久经战阵的骑兵教官。

    在这个时候,周亚夫等人,自然会在历史中去寻找解决办法了。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为大家研究的重点。

    既然赵武灵王能向夷狄学习,那汉家君臣。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精神负担了。

    海纳百川。有容纳大,敌人、夷狄好的地方,中国人从来就不惮于认真学习,吸收并且归纳为自己的经验。

    而现在,那支乌孙残部的出现,自然就成为了周亚夫等人心中完美的骑术教官人选了。

    更别说,乌孙人曾经驯化和培育了乌孙马这样的优秀马种,无论如何。他们的加入,对中国军力的增强的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

    “乌孙残部……”刘彻考虑了一会,觉得问题并不大,只要乌孙人能跑到长城附近,那么,汉室就能保护他们。

    匈奴人也不可能为了一群丧家之犬跟汉室大打出手。

    在历史上,包括东胡王卢它之在内的匈奴五部族拖家带口,归顺汉室,也没见军臣跟汉室大打出手。

    就算军臣想打,刘彻觉得,最多也是小规模的局域冲突。

    那样正好,可以磨砺一下汉军的战斗力。

    即使发生了最坏的情况,匈奴大举入侵,在内线作战,刘彻还怕匈奴人不成?

    要知道,内线作战,哪怕是过去,汉军也从来没有怕过匈奴人。

    更何况如今汉军装备和骑兵规模跟过去相比,都强大了不止一倍。

    匈奴人若要来,刘彻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做陌刀阵刘彻虽然打消了大规模装备陌刀的念头,但却也小规模的装备了一支陌刀军。

    再加上虎贲和羽林卫的陌刀手,必要时,刘彻还是能凑出一支三千人左右的陌刀军团,让匈奴人见识见识什么叫做钢铁收割机。

    “这事情,朕交给丞相去做,朕会传令云中郡,全力配合!”

    这个决定一下,周亚夫立刻就眉开眼笑起来。

    周亚夫很早就听到风声了,当今天子已经决意改变过去丞相在丞相位上一干就十几年甚至干到死的传统。

    天子将对丞相和九卿以及天下官员的任期都做出限制。

    据说,会以五年为一界任期,所有职位,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周亚夫虽然觉得自己年轻力壮,还是能给天子和社稷继续发光发热个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

    但是,考虑到自己老爹的下场还有北平文候张苍晚年的凄凉。

    周亚夫就明智的知道,应该要适可而止。

    况且,假如占着丞相位置太久,不单单天子心里面会不高兴,其他人也会很不爽。

    与其最终众叛亲离,甚至落得身死族灭,倒不如功成身退,回家养怡弄孙,逍遥快乐。

    譬如曲周候俪寄跟弓高候韩颓当,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们致仕后,身份地位和待遇,并没有变化,反而提高了一些,天子隔三差五就会咨询这些特进元老,逢年过节,赏赐不断。

    所以,周亚夫已经决定,干完这两界,他就坚决辞相,以身作则,给后来者树立榜样,这样,不止自己身家性命和家族富贵有了保障,翌日青史之上,也能留下浓重一笔。

    只是,他的任期,以两届十年算,只剩下七年了,若以八年算,则只有五年了。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政治遗产。

    就算一个奴婢,死后也希望能有块墓碑,写上自己的名字。

    何况堂堂列侯?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周亚夫觉得,自己总得留下点什么东西,给后人,给子孙,给千万年后的来者。让他们知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