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四节 新学派(3) (第2/3页)
尽地力之教’。无论商鞅,还是申不害、韩非子,都是围绕这句话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体系的。 最最重要的是…… 这本《富民》结尾,放了群嘲…… 它是这么写的:当今之世,治本者少,浮食者众。以巧饰取宠。以居奇致富,以游末乱乡,奚甚可悲!夫公卿列侯,卒劳百姓,轻夺民时,诚可愤诤也! 我勒个去! 刘彻看完,只有一个感觉:这个嘲讽的打击面,几乎将皇帝之外的其他汉室权贵、勋臣以及体制一网打尽。 虽然它说的是实话! 但瞎说大实话,是要掉脑袋的。 正因为如此,刘彻才起了爱才之心,决定出面,保护一下。 “许九……”刘彻微微张口,道:“胆子不小嘛……” “臣九知罪!”许九乖乖的跪在刘彻身前,叩首拜道:“恳请陛下治罪!” 旁边的褚大也跪下来叩首说道:“罪臣褚大,拜见陛下……” 刘彻将视线稍稍转移,看了看这位公羊派的干将,眼帘微微动了一下,问道:“褚大……《论语》的第十篇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褚大都不敢抬头了,低声道:“乡党……”说这两个字的时候,褚大的声音已经几乎弱不可闻。 “善!”刘彻笑着问道:“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此话何解啊?” “臣知罪!”褚大尴尬的将头完全缩进了脖子里面,此刻,他只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刘氏,除忠孝外,最是推崇‘乡党之训’。 而乡党之训的核心,在汉室,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三老,二是乡校。 太宗孝文皇帝十二年,曾经明诏天下: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公表也。朕嘉此二三大夫之行。 这就充分说明了,汉室皇帝认为。孝顺、农耕、三老、廉吏,这四者是构成了当今世界最值得推崇和尊重的美德与人物。 而乡校是三老的道场(三老掌教化),更是神圣的启蒙场所,知识的传播之源。 同时也是儒家认为的圣地(蒙以养正。圣功也!) “朕不管你们有何恩怨,是为何要在乡校械斗!”刘彻板起一张脸,道:“但既然尔等敢于在乡校械斗,那就要承担因此而来的律法严惩!” 两个家伙立刻将头附到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虽然他们都知道。天子肯定不会太过严苛的责罚他们。 甚至,可能还有重用! 见过皇帝要杀人,还要把要杀的家伙拉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特意训斥一顿的吗? 皇帝又没病,肯定不会这样无聊。 那就只剩下一个解释。 陛下,有要用他们的地方。 甭管是什么。 褚大与许九都知道,他们赚到了。 当然,态度还是必须要端正,要诚恳的认错,深刻的检讨。 于是。两人不约而同的道:“罪臣罪该万死,请陛下降罪……” “尔等应该感谢东二里三老杨公!”刘彻淡淡的道:“若非此公为尔等求情,此刻,尔等就已经被投入廷尉大牢了!” 东二里的那位三老确是在这两位被捕后,就向内史递交了请求从轻发落的文书。 不过,这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是一个老人家想息事宁人,顺便不沾惹麻烦的本能反应。 刘彻拿这个说事,显然是故意给他们找借口了。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刘彻向前一步,看向褚大。道:“褚大,汝乃儒者,儒,柔也。本当以君子自重,奈何不顾体统,不尊先王之训,不崇乡党之教,大庭广众,与人械斗。且还是在乡校之中!岂不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