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节 加税? (第2/3页)
国的居民,汉室财政和整个国家的运行体制,都要背上一个沉重的负担! 许多人甚至觉得,今年,汉室的财政,将迎来自吕后之后,第一个赤字。 一次对一个诸侯国中的数十万居民的大迁徙和大安置,可不是闹着玩的。 几十万人要撤退和疏散到安全的地区。 一路上吃喝拉撒,衣食住行。 这朝廷要费多少劲? 更别提之后的回迁,还有这些人今年的口粮,来岁的耕种种子和重建家园的费用了。 许多人心里,都清楚。 这次国库,恐怕要跑耗子了。 属于军方的几位列侯更是一脸苦瓜色。 国库没有余钱了,那,势必就要拿军队开刀了。 总不可能朝廷和天子,会把主意打到宫廷和官衙的开支上面吧? 这样一来,计划中的换装工作和骑兵的扩大计划,又要遥遥无期了历史经验告诉大家,通常一年赤字,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来抚平。 除非…… 有人将眼睛看向了丞相和大农令。 “加税!”无数人脑子里闪过这个念头。 因为灾难,加征特别税,这倒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嘛。 况且,这些年来,朝廷一直是三十税一,地方上的财富也积攒不少了。 是时候割一波羊毛了! 只是…… 问题是加谁的税? 中国自古以来,税赋是分开计算的。 所谓苛捐杂税,这四个字,在中国古代,真是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只是。二十一年前,北平侯张苍担任丞相。 这位被世人称为‘计相’的丞相,任上,主要的成就是两个。 第一个。制定和完善了官员考绩和审核制度。 第二个,推动和健全了所谓‘量出为入’的地方杂税征收制度。 前者,在官员的屁股上抽了一鞭子,让他们不得不起码在表面做出很努力的模样。 后者,则在这些家伙的手上套了一个镣铐。让他们不敢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乱收税。 其他什么废除肉刑啊,制定历书,完善刑律,与这两个影响整个汉室的政策相比,只是些旁枝末节。 张苍去职后,朝野各方势力,对于前者,都是大为赞赏(就算想诋毁,也找不到切入点,更不可能被皇帝认同。) 但后者。却几乎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之废除。 根据张苍制定的规则,地方的郡县,在朝廷规定的正税之余,只能收取去年本衙门支出的官衙修葺费用、道路维护费用以及各官俸禄的总额,不许超过这个数字,并且,明确规定,刍藁税,地方可以截留部分作为运营费用。 这样做。就可以防止某些官僚,太过丧心病狂。 这就直接导致了,整个汉室的官僚系统,顶多只能在岁末突击花钱。好让自己今年的支出能超过去年,以方便来年加税。 却不敢用其他理由来光明正大的加税。 但,这个政策的提出人不是张苍,而是刘邦,张苍只是完善者。 大家也就只能在心里腹诽一二,并且期盼着有朝一日。能终结这个制度。 只是可惜,过去几十年,汉室政权,从来都是只减税,不增税。 今上更是豪言:永不加赋。 这可真是急坏了许多官僚! 朝廷不主动加税的话,他们怎么破坏‘量出为入’? 一旦这个制度崩坏,那么什么三倍五倍的杂税?简直是个笑话! 胆子大的人,直接敢把杂税的额度提高十倍甚至二十倍!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了。 汉家已经在超过三十年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主动加税的情况。 太宗皇帝甚至有过几次免除当年所有田税的举动,自太宗皇帝前元四年后,汉室的田税水平就恒定在了三十税一,只有前朝秦代的一半。 当今天子,更是曾经宣誓天下,永不加赋。 天子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这样的话,人头税,和其他相关的赋,都不可能增加。 而田税,朝廷更不敢动。 三十年了,天下百姓早就习惯了三十税一的田税额度,官僚们倒是想恢复十五税一的制度,那样的话,从上到下,所有相关的官僚及其家族都能吃个满嘴流油了田税增加后,田租肯定会涨,田租涨了,佃农的生活更艰难,佃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