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八节 阅兵 (第3/4页)
无道,不是刘彻说了算,难道还是夷狄说了算? 就像后世米帝一样,说你不民煮,你就肯定不民煮,民煮了还是有黑幕,选举不公,一定要**你丫的。 说你民煮,就是沙特、印度,也能成为自由世界可靠的盟友忠实的伙伴。 但这门面功夫还是很重要的,道义问题也很重要。 军队,必须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才能有战斗力。 当然,封建社会的军队,还需要足够的激励和奖赏。 正如秦军一般,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为家人老小,妻子儿女,个人的前途未来而战,那自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但秦的问题就在于,当他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后,就失去了继续战斗的目标和勇气。 哪怕秦始皇一代雄主,临时为秦帝国树立了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越人两个新的征服目标。 但问题是,这两个新的敌人,打赢了,也没油水啊。 于是,秦始皇死后,秦帝国轰然倒塌,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 刘彻正是吸取了秦的教训后,决定拾起道义的伪装,将汉室军队打扮成正义的使者,百姓的保护者,亚洲宪兵。 未来,那些不适合统治,汉室鞭长莫及的地方,可以采用羁绊之策。 就如今日汉室对于三越所做的一般。 命其王子质于长安,通过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影响其国内政策。 至于会不会被道义束缚? 有这个担忧的人,只能说是幼稚! 亲,战争什么时候需要过理由了? 战争,从来都只存在能不能打,要不要打的问题。 至于理由?哦嚯嚯嚯…… 刘彻心中千百个念头转来转去。 而跪于撵车前的窦婴,闻言却是非常鼓舞,叩首拜道:“诺!臣谨奉诏!” 对窦婴这个思想倾向于儒家的窦氏外戚来说,刘彻的发言,真是让他倍感鼓舞,只感觉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 此刻的儒家,其实是主战派的。 但不是好战派,儒家主张的是打义战,而非不义战。 那是什么是义战。 孔夫子就说得好嘛春秋无义战! 仲尼称颂的战争,只有在天子率领下的,与外族开战的战争。 当然,管夷吾辅佐齐恒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也属于义战。 在这一点上来说,刘彻与儒家可谓理念非常贴近。 内战,能免则免,外战,为民族子孙后代开拓生存空间,用汉室的剑为汉室的犁获取土地和耕牛以及开垦的资源,这才是正义的战争,神圣的战争! 但此刻,刘彻没心思关心儒家的问题。 随着窦婴三叩首拜别,庞大的天子阅兵卤薄队伍,开始缓缓前进,驶上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整修过一次,还铺上了一层细砂的驰道,朝着远处分列平原两侧的庞大军阵而去。 ………………………………………… 天子卤薄,浩浩荡荡,仅仅属车,就是又足足八十一辆战车组成的诸侯王大臣列侯公卿车队。 这还仅仅是大臣们参乘的车队。 按照汉制,天子卤薄分为导引仪仗车队、奉引车队、金根车方阵三部分。 整个天子卤薄,若是全部出动,那就是一个足足两三百辆战车,数千随行人员的庞大阵容。 刘彻这次阅兵,出于节俭的考虑,只出动了一半的卤薄,但这也是一个百余辆战车,数百骑骑兵,近两千人组成的庞大车队。 一路上,鼓吹乐师,不停的演奏着各种称颂天子威严,四夷臣服的乐曲。 虎贲卫骑兵枕戈以待,全神贯注的警戒四周,诸侯大臣公卿,肃穆而立。 当卤薄车驾来到第一个陈列的军阵前时,整个军朕,就像一片黑色的海洋一般,齐刷刷的跪下来,拜道:“陛下千秋,大汉万胜!” 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