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七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七十三) (第5/7页)

迷信虚妄的八卦占筮之说,即不从批判的目的出发,何必考证那些筮法与象数呢?让人费解。难道研究历史上的算卦也是一门学问么?

    曾是北大哲学系教授,东方易学研究会会长的朱伯昆,主编的《易学基础教程》一书里的绪论开篇是这样说的:“《周易》原本是西周时期形成的占筮典籍,即算卦用书,但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又说:“《易传》解经的特点是,将西周作为占筮用的典籍哲理化,使其成为讲义理的典籍,为《周易》奠定了理论基础。”

    又说:“《易经》作为西周时期算命的书,由六十四个卦象和解释卦象的卦爻辞组成,其解释卦象的文字即经文十分古奥,后人往往不易理解。卦象如何组成的?某卦象下如何系之某卦爻辞?也难以理解。如何依《易经》算命?为什么《易经》一书能算命?也需要加以解释。这样,自然形成了解释《易经》的各种著作,先秦时期形成的《易传》即十翼,即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写作的。”(《易学基础教程》朱伯崑主编九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我们看到《易学基础教程》一书的绪论里出现的这些说法,是否是类似古代一则寓言里那个叫卖“矛”与“盾”的说法呢?既然已说“《易传》解经的特点是,“将西周作为占筮用的典籍哲理化,使其成为讲义理的典籍,为《周易》奠定了理论基础。”可又说什么《易传》即十翼,是回答“如何依《易经》算命?为什么《易经》一书能算命?”这《易传》岂不还是解释本为占筮的《周易》如何占筮的吗?岂不与已说的“将西周作为占筮用的典籍哲理化”是个自相矛盾的说法吗?但无论其说法如何的矛盾,而《易学基础教程》一书给《周易》定性为卜筮之书。并且《易学基础教程》所谓的《易经》是不包括《易传》内容。所说的《易经》应是《周易》一书了。

    刘大钧现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易研究》主编等职与衔的知名易学专家。出版有《周易概论》、《周易讲座》、《纳甲筮法》、《周易古经白话解》等《周易》与《易传》及“八卦算命”的研究书籍。

    其《周易概论》一书的后记中说:“《周易》作为古代筮书,虽未摆脱神学体系,但其内容都有着丰富的辩证法观点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本册子,后为教学而写,是针对初学者读汉、宋《易》注,往往被其中象数术语所阻,这一实际困难而发的。而象数学又是前人治《易》的重要内容,故本书对汉、宋易学中的象数之说,如易象、卦变,蓍法、占法、卦气、爻辰、纳甲、互体、“图”、“书”、先天八卦方位等,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和简要的介绍。”(《周易概论》齐鲁书社1980年版刘大钧著)

    听明白了吧,这是刘大钧1984年写的后记里说的。首先刘大钧把《周易》一书定性为“古代的筮书”,其次又认为这部筮书“内容却有着丰富的辩证法观点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听起来很是耳熟,这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现的那场《周易》论辩争鸣中的一些学者的说法相似,即认为《周易》是筮书,又认为有哲学思想。不过刘大均只是变成了“丰富的辩证法观点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说法。但刘并没有展开讲“丰富的辩证法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内容。而正如他自己在“后记”里说的“故本书对汉、宋易学中的象数之说,如易象、卦变、蓍法、占法、卦气、爻辰、纳甲、互体、“图”、“书”,先天八卦方位等”诸说。

    这刘大均虽用的书名称是《周易概论》,但内容却讲是汉、宋象数易学说及算卦的内容。这是否是指鹿为马呢?他讲的那些东西是《周易》里的东西吗?应改称为“易学”概论才恰当,严格的讲应是“八卦筮术概论”才对。

    这本《周易概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到2000年后又出版了增补本。内容增加进去了帛《易》内容及《周易》六十四卦原文全译。自然刘大均的《周易》全译是把《周易》的文辞当占辞作了译文。

    而刘大均的《纳甲筮法》一书,主要是讲述“纳甲”筮法的占筮原理与方法。说白了,就是如何算卦的那套东西。这种东西早在汉京房“发明”以后,历代都有增加改进与不断的“完善”,到清朝早被说的“透烂”了。刘大钧不过在前人说透与烂的东西上,又说了一遍,岂能挂着刘大钧“著”的字眼呢?只能称“编”还恰当。

    在《纳甲筮法》的前言里这样说道:“作为我们民族智慧结晶的《周易》,最好地表达了这点。它正是通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