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2章 收复燕云的时机 (第3/5页)
辱使命!” 陈远善自然知道齐英宗的这个办法成功率极低,甚至可能会有引狼入室的风险。 可是…… 此时的齐英宗,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秦会之已经在密谋造反,这么大的事情,想要完全密不透风是不可能的。齐英宗虽然被半软禁起来,被严密监视,但秦会之也不可能完全不让任何大臣来探望,还没到那个阶段。 而一旦彻底将齐英宗软禁起来,那么距离最终的篡位,也就不远了。 齐英宗正是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走投无路之下,才会想到这个办法。 召韩甫岳将军,率昭义军进京勤王。 说实在的,昭义军现在确实也不归齐朝管了。占据了北方的齐朝旧地之后,昭义军又是吸纳流民,又是分田地,还改了齐朝的税法、不用齐朝的官制……总之,完全就是一方割据势力。 只是在名义上,还是齐朝手下的一支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韩甫岳将军只要喊一句,立刻就可以登基称帝。 但齐英宗还是宁可让韩甫岳将军来。 为什么? 因为韩甫岳将军至少在明面上还承认自己是齐朝的臣子,可秦会之是马上就要谋反篡位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可不是只能选韩甫岳将军吗? 再退一步说,就考虑最坏的打算,如果俩人都要篡位。 那么韩甫岳将军篡位,自己或许还能留着一条命,而秦会之篡位,自己必死无疑。 不管怎么想,韩甫岳将军都比秦会之靠谱多了。 而且万一,韩甫岳将军真的能来勤王的话,双方势力角逐,秦会之的权力必然发生松动,或许他这个皇帝,还能趁机找到一条生路。 总之,这对于不想坐以待毙的齐英宗来说,已经是最后的办法了。 陈远善匆匆而去。 三日后,秦会之对外宣称齐英宗身体抱恙无法处理朝政,在宫中静养。 朝中大事,皆由秦会之一言而决。 …… 燕京城下。 连日的激战,让燕京城下堆满了尸体,十分惨烈。 只是赵海平看着这座雄城,却并没有跟邓元敬将军讨论具体的攻城方案,而是说起了这座城的历史。 毕竟攻城的方案已经制定,该做的准备也都已经做到了。此时能否攻克燕京城,就全靠意志力和硬实力。 无数士兵架着云梯,奋勇争先地向城墙上攀爬,而后方不断有投石机向着城上投掷石块,冲车也在盾牌兵的护送下,向着城门前进。 赵海平感慨道:“每次读齐朝的历史,燕云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燕云十六州所构成的立体防线,是整个北方疆域的屏障。一旦没有了燕云,北方蛮族的骑兵便可以长驱直入,再无地形可阻挡。 “就像是‘守江必守淮’,究其原因在于长江与淮河之间有着密集的水网,能够有效地阻滞蛮族的骑兵。而燕云也是如此。 “齐朝自建国起便没有燕云,而之后的几次用兵也全都以失败告终。许多人在说起齐朝为何屡战屡败的时候总是会说,因为燕云并未在齐朝手中。 “可是,前有梁朝,后有大盛,哪个朝代从一建立的时候手中就有燕云了?每一寸疆土,不都是用血汗拼杀出来的吗? “唯有齐朝,在开国之初就已经有了迟暮之相。 “邓将军,依你的看法,你认为齐朝有没有收复燕云的机会?” 邓元敬将军荡平贼寇之后,后半生基本上都在北方抵御北蛮,对于北方的地形自然是了如指掌。 而且,邓元敬将军也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家,喜好读兵书,也喜欢读史,在这方面自然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他略一思考,然后说道:“机会自然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次。 “第一次机会,是后周时世宗皇帝亲征。当时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幽州城下,可是在双方即将进行战略决战之时,后周世宗却一病不起,最终功败垂成。 “第二次机会,是齐朝刚建立时,太祖皇帝同样可以选择先不扫平南方诸国,而是先北上攻取燕云。当时辽国正是昏君在位,国家混乱不堪。然而,齐朝太祖却仍旧认为辽国势力强大、不可硬碰,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 “可就是这个方略,让齐太祖也失去了收复燕云的绝佳时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