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9章 我要二圣! (第5/5页)
一方,就是可以不断加码各种条件。否则,那不是对不起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了吗? 金人深谙这一点,所以在与齐朝谈和议的时候,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甚至说必须先杀了韩甫岳将军才能和谈。 但现在,轮到金人做被勒索的一方了。 而此时赵海平还真的有可能兵不血刃地将这些地方给要回来。 因为河东正是义军反抗最为激烈的地区,也是最期盼着韩甫岳将军能前去解救他们的地区。在激烈的抗争之下,金人在这一带的统治,早就已经风雨飘摇。 金人连后方都顾不太上,更何况是这一带。 当然,这其中太原府的地位太过重要,在靖平之变时,就是因为有重镇太原的阻隔,才让金兵第一次南下时西军受挫。 金人可能不会同意割让太原。 但赵海平本来也不只有和谈这一条路。他也可以把稳固后方的事情暂时放一放,然后再继续打下去。到时候,就看昭义军和金人谁先撑不住。 而赵海平十分确信,先撑不住的绝对不是自己。 …… 又过了月余,金使又来了。 这段时间,赵海平也没闲着,派出昭义军的精锐由原本的齐朝京师大梁、大名府等地出征,打了相州、邢州、河间等地。 又打出来几次不大不小的胜利。 这叫以战促和,给金人施压。 而这次的大捷甚至没有动用昭义军的主力,只是靠着三四万人的偏师加上这些地方数万的义军,就打出了相当傲人的战果。 于是,金人也终于认清了现实,不再抱有幻想。 金使再度前来,做出了大幅的让步。将太原以南的所有区域,全都割让给昭义军。 此时,距离恢复齐朝最大时的疆域,仅剩太原府、真定府等少数区域。 对于这个结果,赵海平虽然表面上仍旧很强硬,但其实已经达到了心中的预期结果。 金人毕竟不是懦弱的齐朝,想要让他们就这么心甘情愿地吐出太原城,几乎是不可能的。 太原是一座坚城,地势险要,当年金人的大军围困了好几个月才打下来。 金人没有大型的攻城器械,昭义军同样没有。 所以,这跟靖平年间的情况恰好反过来了:金人打不下坚城,但野战每战必胜;此时的昭义军同样是野战每战必胜,可要想啃下太原这样的城池,却也很难。 金人的高层中基本上都是懂军事的将领,让他们就这么割让太原城,确实不太现实。 要说继续打下去?昭义军在短期内也不太可能真的打下太原,顶多是把太原周边打下来。但这样一来,不仅耗时良久,而且也影响了昭义军的休养生息。 所以,赵海平决定见好就收。 这次和谈虽然拿不到太原,但他原本提出的那些地方,基本上已经拿到了七七八八。 昭义军所实际控制的地域,南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北方以太原为界,基本上也将原本齐朝疆域的三分之一以上,收入囊中。 等一两年后,消化了北地,昭义军的实力有了飞跃,再去将太原、真定府和燕云,一并夺回。 毕竟和议这种东西,不就是用来撕毁的么? 赵海平阴沉着脸,最终点头:“哼,你们金人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太原重镇无论如何都要握在手中…… “好,太原我可以暂时不要,但我要增加额外的条件。” 金使赶忙说道:“韩将军请说。” 赵海平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我要……二圣!” 此言一出,金使被吓了一跳。 二圣? 那不就是齐惠宗、齐英宗这两位皇帝吗? 这个要求,金使确实没有想到。 因为在金人看来,韩甫岳将军虽然一直在喊“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但这顶多也就是一句政治口号而已。相较于实打实地收复齐朝疆土,迎回二圣的优先级,是要比较靠后的。 而那位齐高宗,就更是嘴上喊着迎回二圣,实际上巴不得二圣早点死在黄龙府。 但现在,韩将军竟然不再坚持自己对于太原的主张,反而要二圣? 他要这两个蠢皇帝有什么用? 金使也不敢多问,赶忙告退,去回禀金朝的高层。青衫取醉的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