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74章 午夜贞子来敲门 (第3/3页)
要太皇太后来仲裁。 她现在只负责静静听着,最后才由她来拍板决策。 而仲裁这项任务,自然是作为辅政监国大臣的冯去疾来做。 他语气略带质疑的问:“不知卫尉口中的知情不报,又从何说起?” 卫尉不被丞相之威所慑,依旧从容淡定道:“据汉中郡尉禀报,汉国最近多次向郡守递书,要求遣使入秦。” “然,朝中近来却不曾提过此事。” “不是知情不报,又是什么?” “若非典客迟迟不报,吾亦不会将此事禀于御前。” 冯去疾故作姿态道:“原来如此,那请典客向在场诸位,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典客拱手向所有人施礼过后,才说:“众所周知,今年汉使郦食其、陆贾,前往定陶觐见陛下。” “欲向陛下献上四美人,以求罢兵。” “遂遭陛下拒之,扫兴而归。” “当时陛下就表明不和亲、不结盟的决心。” “如今刘季还想遣使入秦,无非是还想和亲结盟。” “既然陛下有言在先,又何必再予理会?” 典客刚说完,冯党就有官员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来帮他撑腰。 “言之有理,似这等前言可鉴之事,不奏也无伤大雅。” “是啊!说居心叵测可就过分了…” “卫尉如此踊跃上奏汉使入秦一事,莫非是收了刘季好处不成?” 听了这些倒打一耙的话,卫尉心底微怒,朝冯党喝了一声:“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吾这只不过是据实所奏。” 遂不再和冯党那群人扯犊子,转而向垂帘拱手施礼:“太皇太后,此番汉使入秦,并未提及和亲结盟一事,而是想入秦当面觐见太皇太后。” 卫尉再一次绕过丞相,直接向太皇太后上奏。 这让冯去疾觉得自己的威严被严重冒犯,当场厉声驳斥: “这无非是刘季眼看和亲罢兵不成,另想他法罢了!我大秦伐汉决心已定,卫尉无需再奏,免得同僚误以为你真的与刘季勾结。” 这时。 垂帘后面再一次传出庄肃的声音: “还请卫尉将细则道来,汉使因何事要当面见哀家。” “臣遵命。” “据来书所述,熊心遭项羽谋杀,熊氏族系也被屠戮殆尽,后有幸存者隐姓埋名逃脱,又投在刘季麾下求得庇佑。” “而这支幸存的熊氏族系,乃是熊犹仅存在这世上的遗孤。” “此番入秦,便是听闻太皇太后也是熊氏族系,故而欲随汉使入秦探亲。” 听到是熊犹的遗孤。 芈华身躯微颤,双眸也跟着湿润起来。 楚哀王熊犹,正是她父亲熊启的异母弟弟。 芈华稍稍平复好情绪,追问道:“请爱卿告知探亲者详情?” “回太皇太后,此女名叫芈芳,年方十五,乃熊犹之孙。” “其父熊成为保护妻女撤退,被项羽部众所杀…” “其母逃脱之后投汉,后因丧父之痛郁郁而终,独留幼女芈芳于世。” 芈华本就是一个命运多舛之人,在听闻如此坎坷曲折的故事,心里边就有了一种感同身受。 这一刻,她的情绪彻底绷不住了,掩着口鼻抽泣起来。 听到垂帘后面传出阵阵轻泣声,冯去疾暗感不妙。 太皇太后八成是要让汉使入秦了。 老冯可太清楚刘季的阴谋。 这次遣使入秦,表面上不谈罢兵,实则借用探亲来实行某种目的。 最有可能是借太皇太后之手,劝皇帝不要伐汉。 而皇帝又要遵循“以孝为先”的表率,必然会听太皇太后的话,停止对刘季出兵。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这或许是刘季借探亲的名义进行掩护,实际上想趁机玩美人计。 要是这个“芈芳”十分讨太皇太后欢心,又长得倾国倾城,那么十有八九会许配给皇帝小儿。 纵观大秦历朝,从秦惠文王那一代开始,跟楚国王室联姻的例子多如牛毛。 再加上芈氏一族在秦国势力单薄,太皇太后为了平衡后宫,八成会这么干。 而蒙党因为跟芷阳太主是姻亲的缘故。 最近跟太皇太后走得很近,大有全党准备投靠的节奏。 到时候蒙党肯定会全力奏请皇帝,把这个所谓的“芈芳”纳入后宫。 想到这,冯去疾当然不能放纵蒙党势力壮大。 这时,果然如老冯所料。 太皇太后表态了。 “哀家要见这个堂亲侄女,命汉使入秦。”李肆的大秦风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