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6章 打仗军粮最重要 (第1/2页)
先秦之前,各国想开采“铜铁矿”是无比困难的。 在没有金属勘探器的时代,获取金属矿的途径,往往都是充满偶然性。 比如,夏商的人们在搭建土窑烧陶器时,无意间发现用来砌窑的泥土烧过之后,变成金光闪闪的样子,从而发现了铜。 再比如,春秋战国的诸侯在修陵墓时,无意间挖到了矿床。 或是某农民在耕地时,突然拉不动耕犁,刨开土层才发现捡到宝了。 随着人们对金属的需求增大。 在这种时代的背景下,迫使“管仲”成为一名地质学家。 经过多年对山川海泽的研究,管仲编出了地理杂志《管子·地数篇》。 书中说道: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鈆者,其下有银。上有丹砂者,其下有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 大致意思就是,有红土的地方,下面八成有铁矿。 有铅的地方,就有银。 有丹砂的地方,就有金。 有孔雀石的地方,就有铜。 即使管仲已经为华夏文明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可又能如何? 但凡是从地表找到的金属矿,储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 因为在开采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碰到坚硬的岩石层。 如果没有炸药,但凭人力想继续挖掘,那就是痴人说梦。 而嬴瑞这个现代人就不一样了。 就算不是像他这种走南闯北到处掘墓的考古学者。 现代的普通人也知道华夏各省都有啥。 比如光听鞍山钢铁就知道,那里有铁。去云南赌石,就知道那里盛产翡翠。 因此,嬴瑞才能在没有金属探测器的情况下,开启记忆外挂,在秦朝大肆挖矿,甚至能挖到马来西亚去。 鉴于古代挖矿难,难如愚公移山。 蒙毅才会认为嬴瑞给士兵造铁架床,是一种人傻钱多的行为。 听嬴瑞现在用火药来挖矿。 蒙毅相当无语又佩服的对他拱了拱手:“陛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臣无话可说!” “口述不如目睹,朕还是让太尉看一看铁架床。来人,上纸。” 下一刻。 寺人搬来一张小桌子,又在上面铺上纸。 画图对嬴瑞来说,那简直是轻车熟路。 盏茶功夫后。 两张画着双层铁架床的图纸就出来了。 一张是素描的展示图。 一张是结构和参数的部件分解图。 蒙毅端起两张图打量许久,脸色从惊讶逐渐到惊喜。 他敏锐的察觉到,这种铁架子只需铺上木板和被褥就能快速组成一个睡觉的地方。 而且管状的铁架,重量肯定比木头还要轻。 就算将来不打仗,可以当废铁回收,这要比耗费大量人力去伐木要来得环保。 当然也可以海运到琼州郡、苏门答腊殖民地那种炎热地带,军用民用工用都可以。 至于在没有“球墨铸管机”的秦朝,要如何大批量造出铁管。 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