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区之狐_第四卷总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总结 (第4/7页)

者。所以他们的格局其实也是小的。

    也因此无论是现实里还是书中的日本足球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亚洲足球的老大哥。

    而书中的中国足球经历了改革,发生了变化,但有些东西也确实没那么容易转变过来。我也不想写个一场改革就能突然洗心革面,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完美足协出来。

    如果有读者说“我就没觉得你说的这些东西,我看这段剧情的时候觉得很自然,完全可以接受”……那也没错,很好的。

    因为如果真的是融入这个书中世界,把自己代入成书里的球迷,而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那么当然会觉得这个表现和成绩很好,足够满意。

    我之所以没有在世界杯剧情中拼命铺垫最后他们小组出不了线,勾起读者的亢奋情绪之后还没有以“上帝”视角来点评,为小组三连平无法出现的结果给读者做心理建设……其实就是为了不打断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甚至包括我为什么事无巨细地写这三场比赛,当做是文字版比赛直播那样写,把一些既没有产生进球,也不是比赛转折的片段写出来……这都是为了让读者看小说真能有像是在看一届真正的世界杯比赛那样的感觉。

    所以看见大家的书评区、本章说里算分……我很欣慰——像不像现实里大家费心费力给国足在四十强赛里算分那样?

    我想大家能够有这样的反应,说明我是真的把这支球队写真实了,写的让大家愿意接受他们,愿意为他们在世界杯中的命运感到既担心又期待。

    关于对能否小组出线的争论和不同意见,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看来,其实是成功的。

    有的人沉浸到不能接受中国队最后没拼那一下子。

    有的人沉浸到觉得以中国队的能耐,能够3:3逼平巴西队已经心满意足。

    不同角度的人都能从中读出自己的感受,都是出于对这个世界的自我不同认知。

    而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哪怕是存在于书中。

    再说回到小说本身,继续说说我的种种伏笔和隐喻:

    书里我把那个足球取名叫做“冠军之心”,还让贺峰专门解释了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为了称赞他们有一颗冠军之心吗?

    不,是因为之前的这群人并没有一颗冠军之心!

    他们需要这颗心。

    所以主裁判把名为“冠军之心”的足球给了胡莱,也是给中国队一颗“冠军之心”——这是我留在书中的隐喻。

    就像是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的躯壳中,被注入灵魂,放入心脏,他们从这一刻起才真正有了成为“人”的希望。

    才可能在未来完成蜕变和……成长。

    是的,成长。

    自觉自愿地在世界杯赛场上追逐自己的最高理想。

    所以尽管现在的他们在3:3逼平巴西之后兴高采烈,欢呼庆祝,让一部分读者们看的很不爽。

    可是谁能保证在未来某一天,当他们从初次参加世界杯就能逼平巴西的兴奋劲儿中回过味来时,他们不会为当初自己的兴高采烈感到后悔和羞愧呢?

    谁能断言他们就不会懊恼:如果我当初再咬牙拼一下,如果我能够再抓紧时间突一次……说不定我们就能跨过巴西队这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走入一片新天地了呢?

    当他们有这种意识的时候,那颗沉寂的“冠军之心”才真正开始在他们的胸腔里勃勃跳动。

    在世界杯赛场上,他们才有了更强大的动力往前走,继续走下去。

    所以那一章“冠军之心”的标题和对此的解读,不是为了称赞他们,而是对他们的期盼和嘱托。

    这就又回到了我为什么要详细写这一段世界杯剧情的原因上。

    我能不知道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不应该大书特书,而应该快速拉过,避免读者不爽吗?

    我能不知道在之前把大家的情绪吊起来之后,却没有让大家释放出来会很不爽吗?

    我能不知道应该用我以前管用的技巧来把不爽的地方模糊化吗?

    我能不知道让中国队杀入淘汰赛,然后再无怨无悔地败给法国队,能够让读者的评价更好吗?小说的订阅成绩也说不定更好吗?

    我知道,我都知道。

    但我还是想要详细地写这群人的第一届世界杯,哪怕最后小组没出线。

    因为这是一群人的“成人礼”。

    “成为人的仪式”,而不是“成为成人的仪式”

    如果我不详细写,而是一笔带过,用新闻综述的口吻来介绍结果,或者写成中国队0:3脆败于巴西……那又怎么让大家看清楚这些人当前的面目,看到他们内心中的“小”呢?

    如果看不到这些,又怎么能够在日后为他们的成长和蜕变欢欣鼓舞呢?

    只靠我提一句“他们成长了”吗?

    贺峰在张清欢下场时的那段致辞,仅仅是从给张清欢的吗?

    当然不是。

    也是送给这群球员的啊。

    他们不是什么完人,甚至有些时候都算不上是好人。

    他们有缺点,有些缺点还让大家深恶痛绝。

    可是只要是人,就得有缺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