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2章 雷霆万钧,清丈专员! (第1/2页)
徐文爵虽不清楚下面的事,却并非一点脑子都没有。听了徐长福的话,他不禁道:“这不还是跟朝廷对着干吗?以后朝廷寻着由头,岂能放过我?” “我的公爷哟,”徐长福是真捉急,“您只需发个话,下面的人自然会替您办这些事,顶多是邀请一些勋贵来府中以饮宴为遮掩通个气,朝廷如何能知道背后主使之人是您? 况且,若您什么都不做,难道任由朝廷查清田亩,以此为借口治罪吗?” 徐文爵终于被说动,一咬牙道:“行,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吧。记住,可别跟下面的人说是我授意的。” “公爷放心,我会办妥的。”徐长福如此回答。 心里却在想:我去办这件事,谁不知道是得到了您的授意呢? 所以,要想在明面上把魏国公府摘出来,还得好好筹划一番才行。 ··· 昭武元年,十二月一日。 也即是连续三天的“田税改革”御前会议召开后的第一日,由户部培训的上千名“清丈田亩专员”便被下派到了应天府下辖的八个县指导、协助清丈田亩工作。 如此快的动作,超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在以往,大明朝廷要实施什么新政策,且不说君臣们要在朝中争议多久,即便是议定了,真的要去落实,也得准备个十天半月。 朱媺娖登基后,昭武朝落实政策虽然快了很多,可观以往新政实施过程,在透露出消息后,也会有三五天的间隔。 如今却是一天间隔都没有,着实打了许多人一个措手不及。 应天府府衙外。 早上八点刚过,同知夏允彝便带着户房官吏在公告栏张贴“清丈田亩”的公告。 夏允彝1596年生,今已五十岁了,乃是崇祯十年进士。 之后他在福建长乐担任了五年的知县,体恤民情,革除弊俗,成为当时全国政绩突出的七位优秀知县之一,得到了崇祯的召见。 本应在之后擢拔到中枢任职,或任地方州府级别的左二官,但因母亲病逝,他只能回乡丁忧。 三个月前,夏允彝丁忧结束,到南京吏部报备,很快便得到朱媺娖召见,担任应天府通判。 应天府作为如今大明京城所在,同知、通判都有两个。 朱媺娖知道夏允彝在福建任知县时,革除弊俗,做得很不错,便让他主抓新政相关事宜。 夏允彝不负朱媺娖所望,在落实新政工作中表现颇为出色,因此被擢升为同知,依旧主管新政落实工作。 “副尹,公告张贴好了。”一名吏员过来禀报。 夏允彝看了眼周围围观的百姓,便道:“那便念给百姓们听。” “是。” 虽然冬季八点略有些早,但如今南京人口上百万,早上起来做事的百姓也有许多。 经过府衙前,见张贴了新公告,那些不着急去干活做事的,便停下来观看,或是等人念公告。 毕竟府州县乃地方官府,出台的任何政策,都与百姓息息相关。 这些人中不乏一些勋贵、士绅、地主家负责采买的管事、仆人。 听完了公告,一些管事直接将采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