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6章 复社四公子中的学霸 (第1/2页)
对于颜良辰等秀才来说,“物理”这个词第一次见到就是在大明报上。此前,他们都以为这个词是朝廷生造的呢。 听了“吴石”这番话,才知道“物理”一词竟可以追根溯源到西汉。并且还有不少前辈研究过物理学问。 便是本朝近几十年,都出现了两本关于物理学问的作品。 甚至那外洋夷人都有研究过物理学问。 猛然知道这些,感觉就好像世界观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震惊不已。 其实在大明,像颜良辰这等在大明报上头回知道“物理”一词的读书人占据了大多数。 因为大明大多数读书人家里条件都一般,读书就是为了通过科举改变阶级和家境。 如此,很多读书人一辈子都只读和科举有关的书籍,极少涉猎其他的读物。事实上一般人也没条件看到如《淮南子》这等古籍,甚至都未必知道其存在。 至于说近几十年所出现的作品,除非那种很有名的,流通颇广的,否则要知道该作品并拜读就只能靠缘分。 这其实也是科举制度在明清发展到巅峰后显露出来的一大弊端。 让绝大多数读书人,一辈子的时间、精力都耗在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上,无法学习到其他实用学问不说,见识也变得很狭隘。 这种制度固然能从上亿人中选拔出一些极为优秀的人做官,但却难以涌现大批的、各行各业的人才。 而少数优秀的、见识受到限制的人才是难以推动社会大变革的,唯有大批的、各类的人才一起发力,才能改天换地。 可以说,科举制度应算是阻碍神州发生大变革、迈入近代社会的原因之一。 当然,科举制度也是有不少优点的——令社会稳定、令传承绵延有序、给予底层改变命运的机会,等等··· 颜良辰等回过神来,还想再问“吴石”更多关于物理学问的事,便见一锦衣中年男子走了进来,冲“吴石”道:“密之啊,你回南京不来信让我们迎接就罢了,怎么还会到这种路边茶铺中饮茶?” 这话顿时让茶铺老板和几个秀才都不高兴了。 老板不愿得罪人,就没吭声。 几个秀才却不在乎,其中一位较年轻的出声道:“在路边茶铺饮茶怎么了?你莫以为有些身家,就看不起吾等!” 中年男子愕然,虽没有争辩,而是拱手道:“鄙人一时说错了话,还请几位朋友见谅。” 说完就对“吴石”道:“密之,今日恰好我和朝宗、辟疆三个在秦淮画舫小聚,你便随我一起去坐坐吧?” “也好。” “吴石”点头,随即就结账,跟着锦衣中年离开了这茶铺。 这时,颜良辰才后知后觉地道:“方才那人提到了朝宗、辟疆,又称呼这吴石为密之,岂不正是复社四公子中三位的字?”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 “字密之,莫非这吴石用的是假名,其实是那方以智?!” “若是方以智,就难怪学士如此渊博了。不过他怎么一副游商打扮,且才到南京的样子?” “这你竟然不知道?据说那奸臣阮大钺因方以智是复社中人,怀疑其为《留都防乱公揭》主谋,便以其在北京为闯贼攻陷后未殉国为由,将其列为‘从逆六等’中的第五等缉捕。据说没有拿到人,让方以智跑了。” “原来如此。”其余人恍然。 随即又有人道:“可今上登基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